1.执业药师常用记忆口诀,中药二口诀

这些是润德教育老师整理的,我报了他们的班,嘻嘻共享给你看

【中药二速记口诀】

湿热火郁用黄连,黄柏除蒸芩血安,龙胆专泻肝胆火

【解析】

黄连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为治湿热火郁之要药。

黄柏作用偏于下焦,善清相火,退虚热,除下焦湿热,治骨蒸潮热。

黄芩作用偏于上焦肺及大肠,善清肺与大肠之火,除上中焦湿热,兼入血分,能凉血而止血,清热而安胎。

龙胆既善清下焦湿热,又善泻肝胆实火,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关注润德教育,润德教育执业药师

2.中药速记口诀

给你介绍一本速记中医药性的好书《谐趣药性赋》

本书是继《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之后的一本歌诀体裁中药药性速记书册。它适应时代迅速发展的要求,使药性的速记又上升一个台阶。

本书特点是“快”,“准”二字。【快】是记得快,本书的《谐趣药性歌》可让您在数日内,记牢600味中药的药性。【准】是记得准确。对每味药的四气(寒、热、温、平),五味(酸、苦、甘、辛、咸, 酸苦、酸甘、酸辛、酸咸、苦甘、苦辛、苦咸、甘辛、甘咸 ),

归经(肝、心、脾、肺、肾、肝心、肝脾、肝肺、肝肾、心脾、心肺、心肾、肺脾、肺肾、肝心脾、肝心肺、肝心肾、肝脾肺、肝脾肾、肝肺肾、心脾肺、心脾肾、心肺肾、脾肺肾、及入四经、入五经者),可记得一丝不错。对600多味中药,绝无记混、记错之弊病。

本书第一章,讲记忆的规律。即用一“字“代表上述每味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归经),称之为“字标”,取其作用如机器之“标牌”意,见牌即知,一目了然。其规律用《字标图》表示,可供查阅。如果今后再有新发现之中药,可据其药性,填入其中,其字标自定。这为今后,不断发展增多的新药,记忆药性,留下广阔前景。

本书前一、二章,讲基本知识,三、四章为研习专题,第五章为附录,供参考之用。

本书,实为欲迅速掌握数百千药性的,中医药系的学生、中医执业人员,难得的一本好书。数百年来记药性难的苦脑,今后将一扫而光。快买一本吧,成功在向你招手!

——————————————————————————–

[前景] 如果中央中医药管理部门采纳本发明,在全国范围内,将‘中药名’全部改成‘附标中药名’,一夜之间,困惑中医界数千年的‘记药性难’的苦恼,便可烟消云散。毕一生精力还记不准百味药性的教授、教师、学生、医生都得到解脱。他们再也不用去死记硬背‘药性’了。例如:‘柴胡’变成‘整柴胡’,一看到[整]字,就知道‘柴胡’是治肝、心、脾经病的药;其味苦,善燥湿、消炎、降下、通便;其气寒凉,寒可清热泻火、凉可凉血养阴。[整]的拼音为[Zhěng]:其声母为[Zh]代表入肝心脾,其韵母为[Eng]代表味苦,其四声为[第三声(√)]代表性寒凉。不但中国人一看便知,就是外国人,只要他会念拼音,他照样可以无师自通。可见[本发明]对中医在国内的普及、对中医在国外的推广的意义已不言自明。而实现此目标真是太简单了。只需政府下一个通知(从即日起,全国和中药有关单位,一律把‘中药名’改为‘附标中药名’);想学药性的人背诵两个小歌(声母代表归经歌、韵母代表五味歌)大约用两天的时间就可实现了。

其次是背读歌诀法:每天背一句,用112天就能记牢、记准700味中药药性。与背一辈子也记不清100味的速度相比,岂不是天壤之别。

1 向您介绍一本快速记忆药性的书。

中医发展到今天,面临的两大难题:就是辨证不会诊脉,论治不会用药。

不会诊脉是学习方法问题,不会用药则是因为药性太难记。

药性为什么难记呢?这是因为每味药有三类共1125种(25*15*3=1125 )量值。记一味容易,多了就容易记混、记错,非常难记。就像记一件上衣的尺寸一样,它有身长64cm、领大42cm、肩宽50cm、胸围114cm、、袖长53cm、等尺寸,记一件较容易,记两三件的尺寸还可以,要想记三十件五十件而不记错,哪就困难了。记药性的难处正是如此。一味药,它有25种可能的归经,15种可能的味,最少可分寒热平3样气,记一味较容易,记两三味还可以,记30味50味而不记错,就难了。古人正是为解决此问题而为后人编写了《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在人类认识二千五百多种药的时侯,编了《药性赋》记载了240味常用药。后来在人类认识五千多种药的时侯,编了《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记载了400味常用药。到人类已认识一万多种药的今天,若还按常用药与现有药总数为8%比例计算,人们理应掌握800味常用药,才算与时代同步。因此必须创造新的记忆法以满足时代要求。这就是我编著《谐趣药性赋》的初衷。

3.大家帮帮忙、我想找到《中药学》快速记忆的方法、或者规律也行、

总体药多但常考的少,先从重点备,最重要的是药效.

1找份总结,网上可能有,也可买辅导书,比如中药学图表解,图书馆也有可能有.

2先快速扫一遍,了解加适当背.然后逐个背,注意明白大意,不要注重每个字记住.

3标记出记不住的,然后背这些.

4对记不住的背法:以建立条件反射为目的,抓记不住的,看一下然后马上只看药名,马上回忆.注意要挡住内容,余光看到后可能会误解为是自己记住的.当看到药名马上能回忆起时你就很难忘了.

5注意各章共性,再找出差异.性味,应用可由功效推导或联想出.

4.2016中药学专业知识2 怎么复习

关于复习方法,这里给你一些思路:

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联系,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联系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

2、轮番复习,虽然我们学习的科目不止一项,但是有些学生就喜欢单一的复习,例如语文不好,就一直在复习语文上下功夫,其他科目一概不问,其实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当人在长时间重复的做某一件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疲劳,进而产生倦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做复习的时候不要单一复习一门科目,应该使它们轮番上阵,看语文看烦了,就换换数学,在烦了就换换英语,这样可以把单调的复习变为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3、纠错整理:考试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4、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将知识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进行整理记忆,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识的脉络和重点,并且记得牢固。

复习中需要阅读大量的学习资料,想让阅读更有效率的同学,可以通过《精英特全脑快速阅读软件》来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坚持就会有收获,祝你成功!

5.谁有中药记忆歌诀

(一)解表药1麻黄辛温,解表发汗。

利水消肿,宣肺平喘。2桂枝辛甘,发汗解肌。

温经通脉,助阳化气。3紫苏辛温,表寒可用。

解毒安胎,行气宽中。4生姜解毒,温中止呕。

解表散寒,温肺止嗽。5香薷味辛,化湿和中。

解表发汗,利水消肿。6荆芥辛温,透疹止痒。

祛风解毒,止血消疮。7防风辛甘,胜湿止痛。

祛风解表,止痉可用。8羌活辛温,祛风胜湿。

解表散寒,头痛更适。9白芷解表,祛风止痛。

燥湿止带,消肿排脓。10细辛解表,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鼻窍能通。11藁本辛温,除湿止痛。

祛风散寒,头痛常用。12苍耳子温,宣痹止痛。

发散风寒,鼻窍亦通。13辛夷性温,发散风寒。

性能通窍,善治鼻渊。14薄荷辛凉,风热疏散。

头目咽疹,行气舒肝。15牛蒡苦寒,宣肺祛痰。

利咽透疹,毒解肿散。16蝉蜕透疹,利咽开音。

明目退翳,息风止痉。17桑叶苦寒,风热疏散。

清肺润燥,明目清肝。18菊花平甘,风热疏散。

清热解毒,明目清肝。19蔓荆子苦,风热疏散。

清利头目,头痛能安。20柴胡苦辛,疏肝解郁。

解表退热,阳升陷举。21升麻解表,透疹力强。

清热解毒,举陷升阳。22葛根透疹,解肌退热。

升阳止泄,生津止渴。(二)清热药23石膏甘寒,止渴除烦。

清热泄火,敛疮宜煅。24知母甘苦,泻火清热。

生津润燥,止咳止渴。25芦根利尿,止呕止咳。

泻火除烦,生津止渴。26天花粉寒,泻火清热。

消肿排脓,生津止渴。27竹叶平淡,利尿除烦。

清热泻火,上下焦安。28栀子解毒,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出血能安。29夏枯明目,眩晕头痛。

清热泻火,散结消肿。30决明子寒,眩晕可煎。

明目清肝,润肠通便。31黄芩止血,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安胎亦适。32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消渴疮适。33黄柏苦寒,解毒疗疮。

清热燥湿,带下称王。34龙胆苦寒,泻火肝胆。

清热燥湿,目赤黄疸。35苦参味苦,清热燥湿。

杀虫利尿,带下尤适。36银花苦寒,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疮痈能克。37连翘苦寒,热清毒解。

疏散风热,消肿散结。38穿心凉血,消肿燥湿。

清热解毒,虚寒不适。39大青叶寒,清热解毒。

喉痹口疮,温斑宜服。40青黛定惊,泻火清肝。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41贯中杀虫,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感冒宜服。42蒲公清热,解毒力劲。

消肿散结,利湿通淋。43紫花地丁,蛇伤常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44土茯苓平,梅毒克星。

除湿解毒,关节通行。45鱼腥草辛,肺痈妙品。

排脓解毒,利尿通淋。46射干利咽,清热化痰。

咽喉肿痛,痰盛咳喘。47山豆根苦,喉痹常用。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48白头翁苦,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疮痈肿服。49马齿苋酸,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泻痢能服。50鸦胆子苦,截疟功殊,腐蚀赘疣,止痢解毒。

51生地甘寒,心甘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52玄参甘咸,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滋阴可服。

53丹皮甘苦,清热凉血。祛瘀活血,骨蒸热歇。

54赤芍疗伤,经闭不通。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55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紫斑消却。

56青蒿截疟,除蒸凉血。清透虚热,暑热可却。

57白薇凉血,虚热消尽。解毒疗疮,利尿通淋。

58地骨凉血,骨蒸潮热。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59银柴胡甘,一退虚热。二除疳热,儿疾可克。

60胡黄连苦,一退虚热。二除疳热,湿热亦克。

(三)泻下药61大黄泻火,凉血解毒。泻下攻积,经痛瘀逐。

62芒硝味咸,润燥软坚。泻下攻积,消肿通便。

63番泻叶寒,泻下通便。孕妇忌用,泡服后煎。

64芦荟性寒,清肝杀虫。泻下通便,孕妇勿用。

65麻仁甘平,大肠脾经。润肠通便,热秘通行。

66郁李仁平,利水消肿。润肠通便,养神有功。

67松子仁甘,药性平和。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68甘遂有毒,水饮泻逐。消肿散结,孕妇勿服。

69牵牛子寒,去积杀虫。泻下逐水,水肿推崇。

70巴豆逐水,峻下冷积。祛痰利咽,蚀疮攻杰。

(四)祛风湿药 ^^^^^^。

中药专业知识二记忆口诀-编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