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它包含双层涵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发展提升的过程。《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的专业化提供了明确的导向。
它的基本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包括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方面。
基本内容由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和几十条基本要求组成,提出了四条实施建议,它们相辅相成,全方位、多角度对老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了系统要求。我认为《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把作为教师的“人”,制定出特定的职业专业要求与理想追求,实质是以人为本,高扬人性的旗帜,通过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尊严感与幸福感,为幸福人生奠基。
要达到以上专业标准,已有的专业理念、知识、能力、德行修养等还有一个构建、重组与完善的过程,所以学习始终是老师的必修功课,就是要求老师具备学习的需求与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学习已经不能以快学、多学领先,更多的是以善学、会用、能创新取胜。
传统的学习与网上学习有效结合,向社会、向同事与学生学习,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谦虚、诚实和求实的姿态去学习,充实与丰富自己。在基本理念中的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与改革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智”,教师的继续学习与终身学习,不仅是担当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个教师思想永葆上进的源泉,是一个教师生命充满活力的根基,是一个教师灵魂高洁的保证。 首先,教师通过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认清教育形势,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的实效。
在新课改的路上,我们老师能走多远,取决于老师高远的视界与深厚的学识底蕴。这次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专家们从一般的教育教学,到各科各专业的教育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给我们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既给我们广博精深的学理指导,又给予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论的指导。
澄清了我们思想观念上的模糊认识,给我们的思想进行一次洗礼,让我们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的得失,感觉澄明而亮丽。借用于丹老师的话且稍作修改:道不远人,让我们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沐浴下健康成长。
其次,教师通过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才能高瞻远瞩,构筑起坚实的人生大厦。所谓“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不断地、系统地学习,才能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用自己的学识魅力与才情引领学生,运筹帷幄,自如地、有效地驾驭课堂,沉着淡定,用自己的睿智,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敢于创新的良性思维习惯,培植起对学问的兴趣、热诚与尊重,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合作、开放的求学之路;创造出有生命温暖与活力的课堂,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让学生获得生命被尊重与认可的幸福感与尊严感。孙明霞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把生命教育诠释的非常得体、到位,是我们教师学习的典范。
已逝的霍懋征老师为我们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我们更多的普通老师应该胸怀广阔一些、气度豁达一些,生命意识浓厚一些。
《专业标准》中专业理念与师德中的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部分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关注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更明确今天的教育方向,成才先成人。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师才能担当此重任。
任何的浅薄和无知不仅带给自身带来麻烦,也给教育教学带来损失,还会在学生中播下罪恶的种子,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第三,教师通过学习,才能渲染生命厚重的底色,不断提升职业境界,才能不断脱离低级趣味,才能逐渐地摆脱世俗的纷争,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灵魂圣洁的人。
学习使人匆忙,没有了闲暇,没有了与他人说是与非得机会,没有了与他人打纸牌摸麻将的消遣。阅读教育经典,透过灵动的文字、精辟地说理,就是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可以洗去心灵中浮华的部分;观摩生动形象的教学课堂,揣摩名师的课程设计理念、借鉴有益有用的经验,打造具有亲和力的、张扬生命激情与温润的教育课堂,自己的生命价值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升华,此时,更深刻地领悟到人生还有更重要的值得一生去追求的东西。
《专业标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素质的提升指引了航向,就像在黑暗中借给我们灯光,不仅照亮了前行的路程,更给我们的心灵点了一。
2.苏州吴江教师招聘笔试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是什么,会考教
一、教师招聘考试考什么?
笔试主要内容:重点考察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素养、教育方针、政策、时政、法律法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及其他应知应会内容等。
二、教师招聘考试科目形式
音乐、体育、美术、幼教等专业需增设专业技能考核(具体是否加试详见当地公告)
教师招聘考试考什么科目针对招聘岗位的不同也有差异,以招聘公告上说明为准。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重点考察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素养、教育方针、政策、时政、法律法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根据经验,江苏省教师招聘虽然各个市甚至的各个区的笔试内容不完全不一样,但是围绕的考试重点都是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素养、教育方针、政策、时政、法律法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那么考生复习可以参考2015江苏教师招聘考试一本通教材()复习,在参加教师招聘笔试时,逻辑性变强,思维更加活跃,做起题来会更加的心入手。
2015江苏教师招聘一本通教材分为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及其公共基础知识三部分,涵盖江苏各地教师招聘考试常考、考试内容知识,全面系统,内容实用;注重知识点的梳理与整合,重点、难点突出,名师讲解细致。该教材编写组专家结合多年命题、审题、评卷和考前辅导的丰富经验,在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近几年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的基础上,严格依据最新考试大纲编写,以前瞻性的眼光进行了模拟预测,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可以说《江苏教师招聘一本通》适合江苏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使用。
3.教师专业能力训练指南反思与感悟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培养教师反思能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实践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师反思要在其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操作中进行。贯彻这一原则 要求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定是在自己亲历的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进行才有意义。 时效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师的反思在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自我 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该原则所强调的是时间性和针对性,遵循这一原则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贯彻这一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对自己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矫正和完善。 过程性原则。这一原则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教师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 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长 为一个专家型教师。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贯彻这一原则 能够使教师和培训者克服急躁或懈怠的情绪,耐心的、长久的、持续的致力于自我反思能力的不 断提高。 生成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 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这种优化和改善就是新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生成。教师经过这一过程,加深了对教育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 解,原有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必然得到提升,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的要求。
(二)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必要准备 .形成反思习惯提高认识,赋予教师自觉反思的责任感。 典型引路,增强教师自我反思的意志力。 营造氛围,促进教师形成自我反思习惯。 .了解反思内容教学反思。 教育反思。 教育理念反思。由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植根于他的经验、习惯、意见或者仅仅是印象之中,但 它却对教师的行为具有直接影响,是教师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所以对教育理念的反思更有助于 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 教师行为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教育行为是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教育理念 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相互性户作用的产物。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内的 行为选择、方法选择、多方互动策略选择以及判断等等,对教育行为的反思是指在课堂教学内外 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行为和方法的选择。 社会生活反思。反思社会环境中有利于和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的因素。 .熟悉反思过程反观实践,发现问题。 自我审视,分析问题。 借助对话,建立假设。 返回实践,验证假设。
(三)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途径 .过程型反思途径行动前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我们对各种可能的选择仔细地反思,决定行动路线,计划我们 需要做的各种事情,以及期望我们和他人由于我们计划的行动结果而可能得到的经历。 行动中反思。行动中反思使我们能够与我们立刻就要面对的情境或问题相协调。行动后反思。 行动后反思又称追溯型反思,这种反思有助于我们理解过去的经历,从而对我们与孩子的经 历的含义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话型反思途径文本对话反思。任何文本都有主体、作者,如何面对文本,也就是如何面对另一个主体,只 不过这一主体,更具有交流的便利性与历史性。以对话的方式对待文本,就是不断对文本叩问、质疑、补充、延伸,与作者构成认同与反对、提问与应答、压缩与补充的交流关系。如此,文本 尤其是那些理论文献帮助教师理解自己的实践,界定实践中的问题,改变观察问题的视角,促进 了视界的敞亮与意义的不断生成,识别澄清那些被遗忘了的预设。 人际对话反思。与理论阅读、文本对话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更直接地显示生命与生命的 相遇与关照,充满智慧的碰撞、人格的召唤与生命的感动,更易使教师进入对话及批判反思状态。 对话是意义的表达、解读、转换与创生的过程。 面对面对话反思。同型对话反思。具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知识背景的人如学科教研组内的教 师,往往有着相同的感兴趣的话题,共同的语言,最易开启心扉,敞开各自的信息库大门,使观 念相互印证,经验共同分享,形成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心理氛围。 .网上互动反思途径。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其传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还有一种反思方式,那就是以计算机网络的网上互动交流。网上交流的交互性、时效性、共享性等特点,克服了时空限制,实现了 教师个体的自主交流、教师群体的合作探究和交互学习。
4.小学三年级科学《空气有重量吗》教学反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教师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年之内,教学效果与教龄成正比关系。第五年至第八年,普遍出现一个平稳发展的“高原期”。
第八年之后,教师群体逐渐开始分化,大部分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出现徘徊甚至逐渐下降,虽然各人的徘徊期长短不一,下降的速度也不一致,但他们逐渐变得平庸的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来自于对教学工作的厌倦与自身的惰性。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经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突破了“高原期”,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最后逐步发展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型的一个重要条件。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位教师要想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就必须学会反思,善于反思,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一、反思应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常态” 1.反思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全新挑战 众所周知,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必定是从积累许多病案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同样,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然是在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再是用别人设计的课程或教案去完成知识传授目标的“技术员”。
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新世纪对教育的挑战,教师理应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者、研究者。
因此,教师应 “走进新课程”,着力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反思中唤醒自我成长的意识、生命的意识、成功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适应时代的新要求。 2.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显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3.反思是保持教学永久魅力的法宝 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师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善于反思的教师,就不会简单机械地“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用”教材,树立教材“引子观”,把教材看作“引子”,引发学生去学习,引发学生去思考。教材以“引子”作用而体现的课堂,教学过程自然而然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共同构建的过程,成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从而使教学绽放出永久的魅力。
二、反思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程” 1.把握教学反思的内容操作 反思性教学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而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反思。教师反思的基本内容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着眼课堂操作,即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教与学的习惯、教与学的理念、教学结果等进行的反思。
二是着眼教师自身,即教师对自我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反思。教学理念植根于教师的经验、习惯之中,它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直接影响,是教师教学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是着眼学生,思考和研究学生学习的习惯、行为、方法、效率等,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明确教学反思的环节程序 教学反思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回顾”,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教师只有熟悉这一程序,才不会使反思成为混乱与无效的行为。
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发现问题、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践验证。 3.提升教学反思的内在实效 教学反思首先表现为自觉性。
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 可见,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从经验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
三、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打造反思能力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实践,提升工作能力。真正的优秀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提高,逐步提升教学的。
5.教育学 教育观念,教育知识,专业发展这3个方面取得了哪些收获
首先,《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突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是与时俱进的理念。生本、师德、能力、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因。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读到这我不禁想起“春蚕”、“蜡烛”、“园丁”古今对教师的比喻,但我想说: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其次,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第二,突出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
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
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
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然后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在“师德”中把“个人修养和行为”专门作为一个“领域”提出来,更加凸显“个人修养和行为”的重要性。
我觉得这是《标准》中亮点中的亮点。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的个人修养就是一种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标准》中提出心理调试方面的要求: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这对我们的心理有极大的帮助。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下,对教师提出这个“标准”非常必要。要想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自己首先心中有阳光。新时代,新形势,呼唤阳光教师。一个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具有平滑心态的老师,必将给学生提供优质文化场,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
第二,对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
第三,要求教师掌握教育与教学理论。
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
通过学习并解读这些基本理念,来提升我们专业修养。而这些理念正是教师必备的准则,
1. “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时时处处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组织和提供合适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 “师德为先”的理念指导我们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 “能力为重”理念警示我们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的敞搐搬诽植赌邦涩鲍绩理念是让我们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这四个基本理念,更坚定了我们专业信念,从我做起,做一个勤勤恳恳永不停歇的学习者。
以上内容摘录并修改自百度知道ID:看会飞的小猫儿
谢谢采纳为满意答案。
6.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习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身为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和强烈的责任感。 《标准》设置了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我有如下的理解: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近些年发生过很多起小学生在校失去生命的例子,很让人痛心。
小学教师比其他学段的老师更要操心孩子的安全,这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特点决定的。有了起码的安全保障才可能有快乐的校园生活。
教师还要有职业道德,真心的关爱我们的孩子,尊重我们的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个性、思想和尊严。
我现在所教学段是低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真可爱,求知欲强,观察能力强,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弱,今后要对孩子们有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 二、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对于我们这个行业而言举足轻重,我们要学习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等。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是不同的,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如何使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还要不断学习课程标准,提升教师自我素质。今年假期我参加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中,我感受很深,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从而在教学中抓住孩子的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专业能力。 《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反思自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与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积极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努力为他们营造快乐、向上的氛围。今后还要善于弯下腰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运用不同评价方式多激励孩子。
同时,现代社会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会学着与同事合作,与家长多沟通。 总之,身为一名教师,不能有倦怠的思想,我们的态度将决定我们的命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边学习,一边反思,怀抱着自己的理想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