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总会计师素质
面对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管理国际化的宏观大趋势,企业总会计师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愈加重大,社会公众也给予总会计师以更丰富的角色期望和更重大的历史使命。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当下,企业迫切需要总会计师发挥出更强大的领导能力,帮助企业达到既定的财务目标。总会计师属于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组织应该赋予其相应的全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相应的领导能力。
总会计师也应该努力提升个人素养,发挥影响力,带领团队成员,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二、企业总会计师所面临的履职环境分析(一)总会计师所承担的双重责任客观来看,在生产优先的经营理念之下,我国企业的总会计师需要承担来自《会计法》与《总会计师条例》的双重责任。
在二者的规定之下,总会计师的设置规定并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那个导致了工作中出现错位、虚位等现象。总会计师在企业决策层中通常处在末位,甚至在有些企业中还仍然处于执行层面,主管企业的财务大权,面临着双重职责,既要对企业领导负责,同时还得对基层单位负责,最大的难度在于又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财务人事任免权。
由于权利和义务的严重不对等,因此造成总会计师在企业中处在权、责、利不平衡的位置上,严重削弱了财务工作的监督职能,甚至滋生出财务管理不到位、制度执行不规范等情况,全方位的监管目标更加难以成为现实。目前,在权小责重、风险高的尴尬地位上,总会计师也并不能规避自身的财务责任,只要企业一旦出现经营管理上的危机或者风险,总会计师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担责任。
(二)总会计师所承受的双重压力在目前相互交叉的法律框架下,我国企业的总会计师们往往承担着双重法律压力。现行法律法规针对总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工作责任、主管责任等都进行了多层级的表述,并且在不同的章节中都做出了明确的处罚和界定。
由于相应考核激励机制的缺位,导致总会计师承担着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对企业所面临的现实经济效益负责,同时还要对企业未来的长期健康发展负责,重惩罚轻激励的管理模式必然导致总会计师工作压力、职业压力的增加。《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企业总会计师的责任认定得更加宽泛,当企业出现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由于财务联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总会计师都会承担相应责任,如果发现相关问题,却没有及时抵制、制止、报告的,总会计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由此可见,总会计师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法律风险。
(三)总会计师所承接的双重标准在现行的总会计师制度下,总会计师的具体职责仍然体现在会计核算、财务收支、筹资、投资、会计监督等传统领域上,在具体工作中则是财会工作的组织、财务事项的签署、财务收支的审批等财务工作的日常范畴,涉足面较为狭窄,执行层面较低,缺乏在风险管控、价值管理、资本运营、战略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涉及,可以说企业管理、经济发展对于总会计师能力的需求同企业财务管理的状况有着较大的差别。与此同时,总会计师面临着明显的双重标准,既需要跟国际CFO理念接轨,同时也需要遵守现行法律法规。
企业总会计师需要逐步转变为企业运营管理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决策者,然而,从目前来看却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三、提升企业总会计师素质的措施(一)提升领导决策能力从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CFO制度来看,CFO是企业管理层团队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因此,在企业的整体战略管理过程中,CFO必须具备较高的战略管理水平,并且能够在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理念下尽可能地为广大股东谋取利益,在此基础上,积极引领财务变革,成为企业各项先进变革的推动者。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的总会计师也必须具备上述能力和素养,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职责,通过资本运营、财务运营、资金运营等技巧,为企业和股东创造出更加可观的价值,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从当下的环境来看,目前总会计师的工作内容已经不在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会计、资金、预算等工作的管理和调配,更多的还需要能够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科学、深入分析,为企业作出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由此可见,企业总会计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宏观经济、市场走势的判断能力,能够充分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问题,找准机遇,分析风险,在最大程度上做到高效率、低风险。与此同时,总会计师还需要培养自身的领导魅力,提高团队凝聚力,能够带领财务会计团队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
(二)培养学习创新能力目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企业的总会计师也将面临这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机遇和调整并存,总会计师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对市场情况作出自身的研判,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从我国企业现有的总会计师人员结构上来看,总会计师们大多都毕业于上世纪90年代,专业领域集中在会计和财务方面,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并且由于后续教育的乏力,造成总会计师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环境下的职务需要。
2.浅议如何从事总会计师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总会计师职责定位按照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总会计师是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工作经验,在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分工负责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
总会计师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经济运行分析、经营业绩考核、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和参与重大决策等方面都承担着重要角色,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充分认识总会计师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回顾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随着会计事业的发展,中国总会计师事业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队伍建设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正在向国际通行的CFO角色演变,在公司治理、企业管理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会计师不再仅仅是企业财务与会计工作的最高主管,既肩负着对企业财务运行全过程监控的职责,又更深入、更广泛地参与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战略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成为企业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之一。
从我国总会计师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总会计师的地位和作用越加明显。1985年颁布实施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设置总会计师的要求,充分肯定了总会计师制度。
1990年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明确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直接对单位主要领导人负责。1993年修改《会计法》时再次明确规定:“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可以设置总会计师。”
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对设置总会计师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规定,即“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这一政策对提高总会计师的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总会计师的职责定位不断完善和充实随着我国国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总会计的职责定位不断完善和充实。
国资委于2006年4月出台了《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对总会计师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关系作了全面的制度安排,为总会计师履行工作职责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为促进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找准定位,明确总会计师职责大型国有企业一般可对总会计师实行委派制,总会计师承担集团公司和所任职企业的双重职责。
一方面,总会计师是所任职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承担所任职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产权管理、资本运营等方面的主要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总会计师由集团公司委派,对集团公司负责,对所任职企业经营行为、财会内控机制建设、重大财务事项、重大决策执行等方面履行监督职责,实现集团公司决策意图,对于重大财务事项要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
二、大型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对总会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大型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业务跨度和地域跨度也随之扩大,这对财会人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对提高总会计师的履职能力、加强集团公司财会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历程中,总会计师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一些总会计师在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工作定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引起重视。一是部分总会计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有些总会计师不注重学习业务知识,对本企业的行业知识还不够了解,对企业生产的业务流程还不够熟悉,对产品成本的构成及市场情况还不够掌握,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重大决策方面就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很好控制风险。
二是个别总会计师自身能力、素质偏低,对专业知识更新不够,对新的财经政策、法律法规不够熟悉,不能很好地从财务角度统揽全局和更好地指导财会人员工作。三是个别总会计师工作定位不准,职责认识不清。
有的总会计师对主要领导和其他班子成员的工作支持不够,固执己见,财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还有的总会计师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讲团结,做老好人,不讲原则性,遇到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重大财务事项出歪主意;也有个别总会计师把自己当监督者、旁观者,不深入实际,不融入集体,建立不了应有的权威。三、加强能力素质建设,提高总会计师履职水平针对总会计师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总会计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有优化的知识结构优秀的总会计师需要具有企业发展需要的合理、优化的知识体系。
除了必须具备过关的财务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较为完整的企业管理知识、资本运营知识、行业知识以及业务知识结构。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总会计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在高级会计管理、公允价值计量、涉税事项、合并报表、财务信息化建设、企业合并、风险管理、资本运营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指导企业财务管理上水平。
(二)要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总会计师要了解所在企业相关的行业,要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总会计师要想真正参与到企业经营中,成为企业价值的真正创造者和管理者,就必须善于学习,充分了解所在企业相关的业务,这样才能掌。
3.会计工作者,如何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工作久了,我觉得会计不单是对业务能力的要求,还有其他方面很多要求.
一,业务能力.会计是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果会计基础不扎实,那么在帐务处理中容易出错,走错帐,以至于财务管理混乱,税务查帐的时候也会罚的多.所以,一个好会计不仅要会计基础扎实,业务精通,同时也要精通税法,法律等各经济方面.
二,沟通能力,会计除了管好自己的公司内部的财务以外,还需要和外界沟通办事.比如银行,税务,工商,统计等,很烦锁.有时候碰到拖着不办的部门,那么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很重要的.同时,财务部是一个公司很重要的部门,连接着各部门,因此和内部各部门以及上级领导的沟通也是重要的.
三.组织领导能力.会计主管需要对自己部门的财务工作进行领导和管理,不仅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也要带领财务部员工完成部门的工作,合理安排节奏,因此好的财务主管理的组织能力也很重要.
四.灵活应变能力.虽然对会计方面有很多要求,但有时候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合理也会带来很多不变,好的会计要学会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灵活应变周围的环境.
4.会计工作者,如何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1、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对话和沟通不是速成的,至少1个月才会有效果。
2、与人接触,更多的接触陌生人才是最好的训练方式,刚开始肯定会发挥的不好,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总结,在交谈结束后,回味对方与自己的谈话。 3、与人沟通与对话,技巧、表现方式、语气等,都是辅助内容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多看,不仅仅是读书、看报、即使别人讲的一个有趣的故事也努力使自己记住。
在扩展知识面、提高记忆力的同时,使说话有内容。 4、俗话说,话不像话最好不说,话不投机最好沉默。
如果自己在与人接触中,受到阻力,并不能代表我们的沟通技能不到位,只能说兴趣点、文化品位不一样,10个人如果有1个认真听并接受了,在初期来说,就是成功的。 5、多练习,内容+语气+表情+举止,都做到位,才是语言高手,多看演讲大师的视频,虽然现在很多都是囊内空空,但他能够吸引人肯定哪方面比较到位,学习他们的语气、声调,多加练习。
时间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用于提高练习的时间有多少。相信你一定有质的提升。
5.怎样做好一名国企的总会计师
一、准确定位,发挥总会计师战略作用总会计师是在单位主要领导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在企业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和会计管理。总会计师是指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技术职务,协助单位行政领导人组织领导本单位的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专门人员,是单位行政群体的成员之一,在我国多种原因导致了中国总会计师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市场经济的实质是法制经济,但规范、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完善中。
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政府职能转换还不到位,在这种大背景下,总会计师也没有完全到位。总会计师的岗位和职务是神圣的,应该走市场经济的路,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但在企业从实物管理到价值管理的过渡过程中,尚未做到责权利到位。认识上存在问题。
总会计师在单位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一把手是否重视、是否懂财务知识。一把手重视的单位,总会计师的地位就高,相反,一把手不重视的,总会计师的地位就低。
总会计师本身素质不符合其职能和地位的要求。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总会计师的职能必须得到调整,转变职能,再不能仅以传统的会计核算、财务收支管理为主,而应当在战略管理包括价值管理、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总会计师不仅是企业财务和会计工作的领军人物,而且是企业全面运营、全面发展的最高策划者、决策者与组织者之一,是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核心成员之一,责任大而担子重。其工作重点与市场经济发展要匹配,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工作实践中,都要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条件地找准位置,发挥作用。
首先,要协助领导谋好势。势是一种趋势、趋向、状态,谋势就是要把握政策、分析形势,制定公司战略、发展规划。
总会计师应适时地根据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情况,提交分析材料。企业掌控着多少资源,有形资源是什么,无形资源是什么;优势资源有多少,劣势资源有多少;无效资源是哪些,行业资源有多少,边缘资源有哪些;如何布局自有资源,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如何优化劣势资源,如何拓展链条资源等与领导团队共同进行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决策。
其次,要谋好市。经理层是战略执行层,要谋划市场、把握市场、分析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总会计师应为最终扩大公司市场占有份额、巩固市场享有份额、提升市场回报份额,采取多种方式有机组合,安全有效的低成本筹资;为降低财务费用,降低财务风险,确保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把好投资关、成本关、费用关;为确保财务数据,统计数据的有效性、有用性和及时性,让无生命的数字会说话,提供强有力的会计信息支持,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二、有所作为,做好内部管理工作(一)狠抓基础管理 加强公司内部财会基础管理工作是市场经济下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确保企业资金安全、财产完整的基础,是反腐倡廉搞好先进性教育的需要,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的重要手段。
1.深入开展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活动,不断补充完善考评体系,从会计机构及人员、会计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会计基础工作、会计要素核算管理、档案管理、融资与投资管理、电算化应用、资产管理、资本运营管理、管理监督职能发挥及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等诸方面考核评价入手,全面提升公司财会基础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了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能作用。2.继续加强会计工作电算化运用。
为了使公司的财务工作从过去的事后服务型转向现代的主动经营型,使财会信息资料完整可靠,在会计工作中要应用新的、更有效的工作手段,即实行会计工作电算化。3.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针对个别财务管理较差的企业,重点实施“财务管理扶贫”,即:组织业务能力较强的财务人员到这些公司检查财会运行管理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帮助再造工作流程,完善优化业务传递程序;采用现场办公的方式,即时帮助、现场处理,并提出整顿、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具体要求,使其财会管理水平有了一个较快、较大的提升。(二)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内部培训工作。
狠抓教育,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培养和选拔人才已摆在了战略性的高度上,如何教育、培养、拥有、保持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特别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者,对于公司至关重要。
我们通过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培训、学习和研讨,使全体财会人员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者的知识与技能得到了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使他们提高了职业道德水平,树立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使他们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增强了创新能力,为我们公司锻造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奠定了基础。对领导干部进行财会知识培训,使其对财务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掌握,对如何看报表、分析报表和使用报表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使其更重视财务工作,更理解财务工作,更支持财务工作,在此基础上,适时以文件的方式加强教育,加强管理,比如,针对财务检查出的问题和内部审计出的问题,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通知》;结合保持共。
6.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自述报
二十一世纪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需求分析 一、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的因素 (一)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因素 人的大脑是一个信息系统,系统从外界(环境)接收信息是系统的输入过程,系统接收的信息量取决于外界对系统的传输方式和系统本身对信息的接收能力。
因此,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环境,二是会计人员自身的能力。 环境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育和实践经验。
环境中的知识能通过扩散规律使会计人员获得专业知识。当会计人员处于知识离子浓度高的环境中时,通过接触发生渗透作用,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从低水平向高水平靠拢。
这种规律有三种表现形式: (1)“名师出高徒”。名师是一个“高渗体”,接受名师的教育很容易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这就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既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具有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又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 因此,管理职业教育的机构应选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任教。
(2)“人才链现象”。如果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的学术(或学习)气氛浓,平均水平高,必然能通过环境的作用,加速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
(3)“信息流效应”。知识信息、文献资料、图书情报等的质量和数量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也有重要的影响。
这意味着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应注意教材、文献资料的编写质量。 (4)会计实践可以使会计人员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检验所获得的专业知识是否真正弄懂,促使将未弄懂的专业知识在会计实务中弄懂;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书本上难以获得的职业经验。
此外,会计人员通过完成会计工作及在完成会计工作时对会计问题的分析、判断等也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因此,职业(实践)经验是影响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能力是指同样的教育和工作环境,不同能力的会计人员获得的专业知识是不同的。因此,会计人员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是影响其专业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能力的因素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能力是指会计人员顺利完成某项会计工作时在主观上所具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对实际的会计工作,往往需要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组合。
能力包括在会计活动中的实务能力和认识能力。 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在会计工作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大脑是一部信息处理机器,机器进行加工处理,提供信息的能力取决于从环境中获得数据的质量、数量和机器自身的性能。依据这一事实,影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能力的因素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人员自身的先天素质,二是会计人员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素质。
先天素质影响着人的能力形成和智力发展。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先天素质在能力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会计人员的先天素质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后天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社会环境: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对会计人员的强制约束力、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力,迫使会计人员提高自己的业务胜任能力。因此,社会环境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会计人员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影响着会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 此外,会计人员某些先天素质缺陷也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从而发展他们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业务胜任能力。
因此,教育环境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会计实践: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中,必然要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就会与自己的能力欠缺或薄弱发生矛盾。
这种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就能形成会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或使业务胜任能力得到提高。此外,会计人员的某些先天素质缺陷也可以通过会计实践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从而发展他们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业务胜任能力。
因此,会计实践是影响会计人员业务胜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与取得会计业绩的关系 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胜任能力与顺利完成会计工作,取得会计业绩的关系如何呢?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为会计人员提供了会计实务操作时进行推理、分析和制定具体会计流程的依据,是取得会计业绩的必要因素之一。
但另一方面,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营管理系统,有很多难以确定的因素,会计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那些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的解释,找出其中的原因,确立采取的对策。反之,若不能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予以合理的解释,意味着会计人员虽已获得了专业知识,但没有能力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具有不同情况的会计工作中,难以顺利地完成会计工作并取得会计业绩。
7.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
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总会计师由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债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者撤换;
会计人员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受到错误处理的,主管单位应当责成所在单位予以纠正;玩忽职守,丧失原则,不宜担任会计工作的,主管单位应当责成所在单位予以撤职或者免职;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客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一般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债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
会计机构负债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领导人监,必要时可以由主管单位派人会同监交。
扩展资料
会计人员的配备,应根据各单位规模的大小及业务的需要,应该要符合会计机构内岗位设置的要求。一般而言,还应该设置会计主管人员,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还可以设置总会计师,来统筹整个单位的会计工作。
会计工作专业性很强,对从业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有严格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的认定上。
1、一般会计工作人员;
2、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
3、总会计师。
办事理念
第一、财务人员是理性的,他们与客户基本不接触所以也没有任何感情可言;而销售人员是感性的,与客户接触频繁,受客户的影响大,而人总是有感情的。
第二、财务人员认为公司的规章制度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而销售人员认为客户是上帝,客户永远第一,总是千方百计为客户排忧解难。
第三、财务人员永远怀疑客户的偿付能力,是他们的职业习惯;而销售人员则往往对客户过分信任。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财务人员关心的是应收款率/应收款帐期,因为公司以此对其的成绩进行评估;而销售人员首先以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被评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