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医学需要哪些专业技能和知识
病理学、解剖学、药理学、专业英语、免疫学、病原生物学、药物毒理学、内科学或外科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等是主要应掌握知识,专业技能除了会看各类检验报告的数值,还要会根据数值及其他症状诊断疾病类型后予以治疗(包括合理用药、手术、包扎等等),另外还应对各类急救方法熟记在心。不同科室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与知识都有所不同,比如外科较强调手术等动手能力,内科较强调判断疾病与如何治疗,妇科与男科的病症与治疗与普通科室又有不同等等。“临床医学”已经限定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偏向于实际操作,即诊疗过程。
一般来说,如果只是就读“临床医学”专业,那么出来的是“全科医生”,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的新手医生,适合去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职或在其他医院逐步培养后成为急诊室值班医生。
2.做一个医生要具备什么必须的要求
医生职业道德规范
(一)作为医生,应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二)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接受患者红包、宴请,不向患者或家属借钱、借物;
(五)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六)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相互学习,团结协作;
(七)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3.有关医学的专业有哪些
医学专业主要包括:护理学、药学、护理学、药学、卫生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中药学、医学综合、中药学、临床医学、中医学、高级护理、生物制药专业等。
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扩展资料:医学专业的发展变化: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质量已涉及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等多方面,成为医务人员素质、技术服务水平、设施环境条件、医疗费用高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现代化医院的质量管理是突破单纯医疗技术和生物医学效应的质控,而成为与经营管理、科技管理、医疗业务管理有机结合的全方位质量管理,从而使质量管理提高到医院发展战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学专业。
4.医生职业的必须素质
执业医师的职业素质是指与职业要求相应的素质,下面就三个方面的素质提出要求。
一、医德医风 医德医风是指执业医师应具有的医学道德和风尚。它属于医学职业道德的范畴。
医生作为一种特殊职业,面对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执业医师担负着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使命,关系到人的健康利益和生命,而人的健康和生命又是世界万物中最宝贵的。
因此,执业医师在职业活动中,不仅在医疗技术上要逐渐达到精良,而且面对一个个的患者还需要有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学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和担负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也才能成为一个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医生。绵阳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王定勇 医学职业道德是从事医学职业的人们在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因此,执业医师要达到医德医风的优良,必须接受医学道德教育和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并且要求做到: (一)要提高对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即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和公正原则的认识和理解,并用这些基本原则指导自己的职业活动;同时,要提高对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及运用上述基本原则分析和解决伦理问题,把医疗技术和医学伦理统一起来。 (二)要认真履行卫生部制定的以下医学道德规范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三)要在执业活动中,不断提高履行上述医学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逐渐形成良好的医学道德信念和养成良好的医学道德行为、习惯和风尚。
(四)随着生物医学的进步,医学高技术迅速发展,过去医学未曾涉及的领域而今成了医务人员活动的舞台,现在人们可以操纵基因、精子、卵子、受精卵、胚胎、人脑、人体和控制人的行为等。这种增大了的力量可以被正确使用,也可以被滥用,对此应如何控制?而且这种力量的影响可能涉及这一代、下一代以及后几代人,而这一代人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发生冲突怎么办?……出现了不少医学道德难题,这些难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或向健康方向发展。
因此,执业医师应结合自己的专业,增强对本专业中出现的医学道德难题的敏感性,进而去分析和研究解决的办法,以保障或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二、沟通能力 这里的沟通是指人际沟通,而人际沟通又是指人与人以全方位的信息交流以达到人际间建立共识、分享利益并发展人际关系的过程。
执业医师在职业活动中,要与其他医务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医院后勤人员、特别是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在此重点阐述医患间的沟通。
医患沟通使医患双方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有利于诊治、护理的进行,进而使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得以提高以及促进病人的康复。同时,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大量的诊疗设备的介入使医生的诊断、治疗越来越有效,然而医生对这些设备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这样由于在医患之间出现了有形的医疗机器或设备,致使医患双方的思想交流减少,相互之间感情也容易淡漠,即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物化了,并且医生重视的只是疾病。
因此,医患沟通可以弥补上述缺陷。也可以消除双方的误会、减轻医患关系紧张以及减少医患矛盾或纠纷,进而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医患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种形式。前者是建立在语 言文字的基础上,又分为口头和书面沟通;后者是通过某些媒介和具体行为,又分为肢体语言和行为沟通等。
在医患沟通中,除要求双方要建立在平等、尊重、诚实和互信的基础上外,还要求执业医师做到: (一)在语言沟通时,执业医师要使用科学、通俗而易于患者理解的语言;使用亲切、温暖、有礼貌的语言。同时,对那些在诊治中有疑惑的患者使用解释性语言对那些由于疾病缠身,常有不安、焦虑、烦躁、忧虑等不良心理因素的患者使用安慰性语言,使其安心地配合治疗;对那些长期住院、治疗效果不显著而着急、信心不足的患者,要使用鼓励性语言,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等;对那些病情危重而预后不良的患者,要使用保护性语言等。
在医患沟通时,执业医师切忌使用简单、生硬、粗俗、模棱两可的语言以及病人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等。同时,执业医师还要善于集中注意力而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在沟通时心不在焉或轻易打断患者的诉说,并且在患者情绪激动、语言过激、意识到自身不当时还能保持沉默、得理让人而不与患者发生争执。
(二)在非语言沟通时,执业医师一方面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信息并消除患者的顾虑而鼓励其用语言表达出来,以便更准确。
5.求1200字文章《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
前几天,市指导所老师和领导过来考察我们的专业技术。
这是例行的执业医生、护士定期考察项目。要求很严格,一次考核不过关,就要业内保留医生证去继续教育,停止临床。
习惯了这种考验,也没什么了。只是,这次院长的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一个合格的医生,他不仅是手术匠,还要是心理医生、病人的知心人;要涉猎各个自然科学领域,精通音乐,爱好体育,学会易经,懂得各个宗教的精华部分,还要(至少)是文学爱好者。
尤其是,祖国的文化:儒家、道家的文化”。 一个医生,他可以改行去做其他职业,但是,其他职业的人,想改行做医生,就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理论的、实践的。
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其专业性,院长的话,是有些夸张。可是,他对医生职业的崇高认识,以及对做一名合格医生的要求,让人佩服和尊重。
的确,医生是个博爱的职业,首先就要有博大的容量才能做到博爱。看着她一脸正气、又温文尔雅、和蔼可亲、不卑不亢的样子,听着她讲上面的语言,我深深地感触着她的一切。
活着,能够有如此深邃的见解,出自一个近50岁的专家的口中,她的思想境界和专业技术,就都不能用惯用的尺码来衡量了。这就是超越,这就是超脱。
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医生,比如我,——能有几人过关咧?康网专著 版权所有 医生的知识结构 曾昭耆 医学是一门内容丰富而又深奥的综合性学科。从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就可以看出,各科临床课都是以解剖、组织胚胎、生理、生化、病理、药理、诊断学等为基础的。
而这些基础课又分别是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向医学的纵深发展,相互间存在着环环相扣的紧密关系。? 经过以上系统学习的医学生,毕业后在职业称谓上算是个医师了,不过,如前所说,他还必须经历一段不短的“成材周期”才行。
40多年前我给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看病时,有一次他对我谈起,他认识很多医师,发现其中有些人虽然知道哪些病应该用哪些药,哪些药可以治哪些病,但他们的知识似乎仅限于此。他说:“这样的人,我认为不过是医匠。”
他说的“医匠”,指的是一种和木匠、泥水匠差不多的“看病的工匠”。在他眼里,医师和“医匠”就像画家和画匠一样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层次。
前者是科学或艺术,后者不过是一种手艺。? 临床医师赖以工作的基本依据当然是医学专业知识,但由于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和某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又是带着不同疾病的人,这就使这个工作越加复杂起来了。
疾病之所以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性,除了与各人的体质不同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体质本身,包括某些遗传因素,也可说是世世代代环境影响的产物。
由于人的自然属性,临床医师必须了解自然,了解天文、地理、气象、环境等对人的影响。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在北京地区多发于寒冷季节,可是在炎热的夏天往往又可能有一个发病的高峰。
因为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人体为了保持体温恒定,必须增加皮肤水分的挥发,失水失盐致血液浓缩和粘稠度增高,影响心肌的生理功能,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脑血管病也存在类似的发病规律。
我还见过一个阵发心房纤颤的患者,他自己发现,他的房颤发作经常和地球上的地震有关。病人自己做了长期的详细对比记录,一边是他的心房纤颤,另一边是地球上任何一处的地震报告。
看来同时出现的确实不少,但尚无法作出充分的解释。? 中国古代医籍中有所谓“天人之际”、“子午流注”等提法,以及十分重视四时八节和昼夜之间的“阴阳交替”,这些都曾被视为封建迷信而受到批判。
其实,如果去体会古代医家们的用意,也许可以发现,他们是在没有现代科学的情况下,试图阐述各种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等自然条件的改变与疾病的关系。比如,一些重症和衰老患者容易在凌晨发病,容易在气温、湿度急剧变化时病情加重,都是许多医生亲历过的事实。
至今不少中医仍强调在每年24个节气前后,要注意防范病情波动,实质上,是由于这些时候的气候改变可能较明显。此外,中医还注意到,某些中药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是否适用等都有讲究。
其中不少精髓,都来源于临床实践。? 由于人的社会属性,临床医师又必须懂得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政治、经济、伦理、法律、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以及人际交流技巧等等。
讲到人的社会属性,似乎大家都了解,但并不是每个医师都认真注意到它在人的疾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的医师并不是不知道心理行为因素对心脑血管病、溃疡病、肿瘤等的影响,但在实际治疗中又往往忽视了它,更没有意识到医师自己的各种社会科学知识甚至文化艺术修养会对临床医疗工作具有意义。
其实,对人的医疗和对其他动物的医疗(兽医)之间,重要的区别就在社会属性上。可以说,临床医生是依靠医学,通过上述“人文介质”运用到病人身上的。
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给人们生活各方面带来显而易见的改善,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甚至对人的健康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从外环境看,现代化似乎总伴随着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噪声污染等一系列恶果。
从内环境看,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