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网消息,今年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8日(周六)、10月9日(周日)正常上班。也就是说,今年国庆休7天,假期回来后要连上7天班。

通知刚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周末本就是休假日,为什么调休”“还不如少休2天,别调休”“拿周末凑长假,长假要加班,结果周末也没了,假期也没了”。

从网友的吐槽来看,假期调休开始有点讨人嫌了。事实上,这种调休安排一直遭人诟病,其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广受质疑,要求对其重新评估的呼声也一年比一年高。

首先,调休的合法性。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1〕11号)规定,涉及调休的节假日有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和国庆节。调休后,在春节之前要连续上班7天(1月24日至1月30日);在清明节之前要连续上班6天(3月28日至4月2日);在劳动节之前要连续上班6天(4月24日至4月29日);在国庆节之后要连续上班7天(10月8日至10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明确,我国以星期一为一周的第一天。由此推算,春节之前连续上班7天、清明节之前连续上班6天,均属在一周内连续;劳动节之前连续上班6天、国庆节之后连续上班7天,属跨越两周连续。

我国劳动法第38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3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据此算出,春节之前的周工作时间是56小时(7天×8小时),清明节之前的周工作时间是48小时(6天×8小时)。因此,对春节、清明节假期的调休都会导致超过“每周工作40小时”的法定标准,春节的调休还不符合“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的法定标准。五一、国庆调休虽然连续工作分别48小时、56小时,但因跨越两周,分摊到每周并没有超过“每周工作40小时”的法定标准,但是连续作业容易导致疲劳作业,是一大安全隐患。

其次,调休的合理性。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节日当天从事相关祭祀或庆祝活动。比如,清明节祭拜祖先,端午节已婚女儿回娘家,中秋节团圆赏月。

从国办发明电〔2021〕11号通知安排来看,清明节3天假期于清明节当天结束、端午节3天假期于端午节当天开始,中秋节3天假期于中秋节当天开始。

这种调休对在当地工作生活的人倒无所谓,但对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们来说,路途和时间就成了问题,要实现当日从事相关活动比较困难。相信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经历,正是家人团聚之时,你却不在亲人身边,要么还在往回家赶的路上,要么已在回岗位的路上。

这种调休,看似时间加长了,民众却难说“享受”,给人更多的体验是在瞎折腾。

其实,改变调休时间并不复杂,只要以节假日当天为中心点,将假期的开始和结束之日往前或往后挪一天,就能满足大多数民众的需求。

第三,调休的必要性。

从近年来的疫情数据来看,每次小长假之后,都有一波新疫情。当然二者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有待权威机构去科学判断。

但是,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小长假肯定会造成人员聚集及跨区域活动,肯定会增大疫情交叉感染的传播风险,对疫情防控工作也肯定会带来较大的考验。前不久暴发的广西北海聚集性疫情事件致数百人感染、广东广州5人跨省自驾游致聚集性疫情就是个教训。二是,很多人受疫情影响,并没有远行的计划。尤其天天窝在家,造成资源浪费,还不如不调休、留出双休日,让大家自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