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培训:需要培训什么样的内容

随着文明的突进、科学文化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诉求,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基层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于是,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就热热闹闹的开展起来了,省市级四年一轮的教师培训、不同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通识培训、新课程培训、新教材培训、校本培训等等;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形式的短训班也搞得热火朝天。然而,这样的培训效果如何?大多都是不尽人意。

正像一些教师所说的:“这样的培训参加不参加一个样–耗时、费力,而收效甚微!”我们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重理论和技术、轻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应该包括文化素养、能力素养、理论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虽然这四者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是,我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素养和能力素养,其次才是理论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因为,文化素养和能力素养是一个教师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基础素质和基本修养,它最能体现出教师文化学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的高低,这是一个教师之所以为“师”的根本,离开了这一前提,即便是教师掌握了如何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纯熟的教育技术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彰显不出其任何的意义。

而我们大多的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呢?请看,在各种形式的培训中,教师所发的培训教材就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诸如《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学科学习论》《**学科教学设计论》《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等,而现代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内容的书,几乎一点也没有涉足。而且无论培训任何学科,大都是这样千篇一律的内容。

培训者认为,教师只要经过这样的培训,更新了观念,初步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回到学校,就可以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品位,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海阔凭鱼跃”了。而事实到底怎样?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教学中除了借助一些新理念、新技术,玩一些“花拳绣腿”、演一些“闹剧”,会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以刺激学生的眼球之外,再也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试问:这样脱离教师专业实际的培训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认为,教师的培训应该结合教师的实际,加强针对性,讲究其功效性;绝对不能闭门造车、盲人摸象、无的放矢,搞形式、走过场。就教师的现实情况而言,问题最突出的是,知识的陈旧和知识的断层、专业能力的严重滞后。

现今在一线教学的教师,除了少部分新毕业的大学生外,绝大多数是走出大学十年至三十年的中老年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是学校的骨干。因为长时间在学校繁重地工作,没有时间进行业务进修和知识的更新,所以,文化专业水平大多滞留于大学毕业时的状况,对现代的新的科学知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等所知不多,对本学科的演变、发展状况和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大量新的文化信息掌握甚少,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严重陈旧、落后,新知识出现严重的断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着思维灵活、文化知识前卫的学生,往往显得手忙脚乱、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无以应对,甚至,少不小心,还闹出一些笑话来。

笔者听说这样的事举不胜举。“老师,您如何看待余秋雨的散文热?”,“你不是说周作人是个‘汉奸文人’吗,为什么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周作人散文选》中对他的散文赞赏有加,而却没有说他是个‘汉奸文人’?”,“我国‘新生代’作家有哪些特征,为什么叫‘新生代’?”,“荒诞派的作家都很荒唐吗?”,“‘情商’和‘智商’怎么区分?”,“‘天体化学’和‘海洋化学’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学科吗?”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有趣而颇有挑战性的质疑,即使是有名望的教师,因为在这方面缺乏必要的积淀,所以,往往是满面尴尬、无言以对,要么胡乱应付、含糊其辞,要么“王顾左右而言他”。

无怪乎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喟然长叹:“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现代专业知识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虽然说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受制于教师的专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等因素,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专业能力的核心应该是文化知识的承载量和文化能力。

一个教师即便是掌握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和现代专业文化知识做强有力的支撑,将很难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笔者认为,这不是学生难教,而是教师的知识太陈旧,由此带来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严重滞后。

由此可见,专业知识的更新,专业能力的提高,已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在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方面,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培训:⑴ 要让教师在一个较广阔的学科文化背景上全面地了解本学科近。

2.教师培训指导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专长创造能力的要求,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6303735以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入手,采用教师培训与攻克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相结合的培训内容。

以此谋求各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并建设起一支能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具有扎实科学文化基础,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校本培训有五种类型:一是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培训;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训;三是区域民俗文化、历史遗产的培训;四是学科事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五是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训。

培训课程建构有五大模块:(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4)现代教育技术(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扩展资料:教师培训主要的方式是采取理论研究与跟岗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理论研究主要采取专家专题教授、学员交流研讨、辅导教师集中点评、特色学校实地考察等的形式。专题讲授主要是由专家、教授及“一线”知名校长承担。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从概念的涵义上讲,“教师教育”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对教师进行教育”,二是“关于教师的教育”。

前者主要是指教师的职后培训或教师继续教育,后者包括教师的职后培训和职前培养。根据教育内容和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确定教育的形式和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使教师真正能够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进而促进教师的理性行动。从国内外的教师教育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反思性的教师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多种形式。

(1)专题讲座。即通过集体讲座方式,让受教教师掌握一定的知识,如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

本体性知识,主要是了解学科的前沿和进展,知识的拓宽与应用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通过这些方面知识的了解来获得学科的最新知识。条件性知识,主要是使受教教师掌握有关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法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育思想和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主要以教师的教育经验升华为主,包括教育实践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以及操作性实践和指导等。

(2)专题研讨。针对中小学教学中某个方面的问题而展开,目的是提高教师对这方面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如“差生转化方法探讨”,“教材新内容教学研究”等。

这种专题研讨可让指导教师先陈述问题,以及有关此类问题的信息综合,然后让受教教师展开讨论。它侧重于施教教师和受教教师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是一种集体提高的教育方式。

(3)问题研修。问题研修是受教教师个体通过自己对问题的研究与思考,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受教教师在面对一个实际的教育问题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有关信息,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教育形式既可以在教育机构中进行,也可以在中小学实际教育情境中进行。

问题研修应提出书面研究报告。(4)观摩实践。

观摩是受教教师对其他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在观摩的过程中获得启发,有所收获,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观摩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录像观摩和现场观摩。

实践是受教教师自己参与教育实践,以自己在教育中获得的知识、理论,通过反思来检验、修正自己的教育实践。作为教师教育形式的教育实践,教育机构应当提供适应性指导,或施教教师在旁听课,或请优秀教师在旁听课,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5)教育调查。影响教育问题解决的因素非常复杂。

开展教育调查,就是通过实证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把握影响某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并在调查过程中,形成教师的理性思维能力。教育调查的问题可以是学校层面的,可以是班级层面的,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教育对象。

(6)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基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需要,与教育机构的施教教师、专家或其他教师共同合作,进行系统的研究。

它要求施教教师(行动者)参与研究,专业研究者(指导教师或专家)参与教育实践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形成改进教育现状的计划,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在教师教育中引入行动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进研究技巧,强化专业精神,是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3.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哪些

教师的专业知复识有两种常见的解释:

1、L·舒尔曼 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

①学科知识

②一般教学知识

③课程知识

④学科教学知识(又译作为教学任务的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⑥教育情境知识

⑦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制知识

通过实证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名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

2、P.L.格罗斯bai曼将学科教学知识(PCK)解析为四部分

① 一门du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

② 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

③ 特定学zhi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

④ 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示给学生的策略的知识

教师知识基础框架,尤其是其中的核心成分PCK明晰化之后,利用PCK解决问题的教学技能也dao渐渐被开掘,这大大厘清了世界各国对教师资格的认证以及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向度。

4.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需求分析怎么写

对教师专业能力现状与需求(包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比较欠缺的方面”“教学中需要提高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调查表明,教学方法单一和缺乏专家引领(38%)是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其次是教育观念比较陈旧,再次是教研意识及能力较为薄弱等;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比较欠缺的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30%)、园本课程开发能力(22%)、教学科研能力(14%)和幼儿一日活动的设计能力(14%);教师需要提高的教学能力首先是组织活动的能力(42%),其余依次为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应用能力,创新教育能力,以及对五大领域内容进行分析、整合的能力。

3.教师期待的培训类型、培训内容、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

5.我国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培训

我们认为,在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方面,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培训:⑴ 要让教师在一个较广阔的学科文化背景上全面地了解本学科近期发展的状况、发展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⑵ 学习并掌握本学科一些主要的较前沿的研究成果,认真研读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著作(作品);⑶ 在本专业领域内,围绕当前一些前沿性的问题和焦点问题,开展一些实效性的专题研究和课题研究,力争出一部分研究成果;⑷ 着重更新本学科中一些过时、陈旧的观点、理念和知识;⑸ 对本学科传统的经典理论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丰富专业理论和文化素养;⑹ 对相关学科发展状况、前沿性的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要作适当的了解。

在培训形式上,应该灵活多样,讲究实效:坚持集中培训和自主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知识和理论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对教师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要进行跟踪评估和检查验收,而且,要常抓不懈。只有这样,师训工作才能做到“训”而科学,“训”而有实效。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视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因为这也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和专业成长所必备的素养。在师训工作中,我们提倡掌握现代理论和信息技术、更新文化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应并举,而以更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为主,只有这样,才是师训工作的科学发展之路。

6.如何对教师健康教育进行培训内容

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较强的活动能力、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为加强教师保健意识及预防疾病能力,为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学生降低常见疾病患病率,促进学生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扎实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做如下计划、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生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的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教师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使老师、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1、加强领导,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工作。 2、聆听专家讲座,拓宽教师知识层面。

3、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教育教研7a64e58685e5aeb931333363386162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7.教师培训指导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专长创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入手,采用教师培训与攻克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相结合的培训内容。

以此谋求各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并建设起一支能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具有扎实科学文化基础,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校本培训有五种类型:一是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培训;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训;三是区域民俗文化、历史遗产的培训;四是学科事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五是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训。

培训课程建构有五大模块:(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4)现代教育技术(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扩展资料:教师培训主要的方式是采取理论研究与跟岗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理论研究主要采取专家专题教授、学员交流研讨、辅导教师集中点评、特色学校实地考察等的形式。专题讲授主要是由专家、教授及“一线”知名校长承担。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从概念的涵义上讲,“教师教育”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对教师进行教育”,二是“关于教师的教育”。

前者主要是指教师的职后培训或教师继续教育,后者包括教师的职后培训和职前培养。根据教育内容和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确定教育的形式和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使教师真正能够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进而促进教师的理性行动。从国内外的教师教育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反思性的教师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多种形式。

(1)专题讲座。即通过集体讲座方式,让受教教师掌握一定的知识,如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

本体性知识,主要是了解学科的前沿和进展,知识的拓宽与应用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通过这些方面知识的了解来获得学科的最新知识。条件性知识,主要是使受教教师掌握有关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法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育思想和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主要以教师的教育经验升华为主,包括教育实践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以及操作性实践和指导等。

(2)专题研讨。针对中小学教学中某个方面的问题而展开,目的是提高教师对这方面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如“差生转化方法探讨”,“教材新内容教学研究”等。

这种专题研讨可让指导教师先陈述问题,以及有关此类问题的信息综合,然后让受教教师展开讨论。它侧重于施教教师和受教教师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是一种集体提高的教育方式。

(3)问题研修。问题研修是受教教师个体通过自己对问题的研究与思考,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受教教师在面对一个实际的教育问题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有关信息,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教育形式既可以在教育机构中进行,也可以在中小学实际教育情境中进行。

问题研修应提出书面研究报告。(4)观摩实践。

观摩是受教教师对其他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在观摩的过程中获得启发,有所收获,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观摩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录像观摩和现场观摩。

实践是受教教师自己参与教育实践,以自己在教育中获得的知识、理论,通过反思来检验、修正自己的教育实践。作为教师教育形式的教育实践,教育机构应当提供适应性指导,或施教教师在旁听课,或请优秀教师在旁听课,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5)教育调查。影响教育问题解决的因素非常复杂。

开展教育调查,就是通过实证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把握影响某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并在调查过程中,形成教师的理性思维能力。教育调查的问题可以是学校层面的,可以是班级层面的,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教育对象。

(6)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基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需要,与教育机构的施教教师、专家或其他教师共同合作,进行系统的研究。

它要求施教教师(行动者)参与研究,专业研究者(指导教师或专家)参与教育实践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形成改进教育现状的计划,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在教师教育中引入行动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进研究技巧,强化专业精神,是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8.教师对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和培训机制有哪些自己的需求

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市区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文件要求,按照市教委、市继教中心的统一部署,学院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和辐射作用,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为中心,创新机制,突出特色,强化措施,统筹规划,有效开展各类教师培训,合理构建起国培、市培、区培、校本研修四级教师培训框架。三年来,承担国培、市培项目十余项,新开发多项区级培训项目,经过共同努力,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就培训过程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学规划、满足需要

教师培训是学院首要工作,是学院研训一体工作模式的重点。学院对教师培训项目实行项目负责制,培训项目由学院培训中心统一建档、规划管理,项目负责人由学科教研员或学科专家担任。学院在市教委、市继教中心、市国培办的指导下,成立各项目专家组,结合成人学习理论、成人心理特征、管理心理学原理和学员的特点和现状,在培训目标、方式和内容的设计中力求做到找准起点、突出重点、创新规范、务实高效。学院本着“立足需要、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满足参训学员五个层面的需要:

1.生活的需要。吃、住、行和安全是培训最基础的问题。学院在培训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在学院附近寻找相对条件较好的住宿宾馆,灵活多样地为学员提供可口的三餐,多种方式解决学员在市区内的交通问题,为学员安心学习提供保障。同时,通过多种对话方式,加强与学员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员的需要,适时作出调整。

2.尊重的需要。参训学员应是培训的主体,做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做学员满意的培训是培训者共同的追求。培训应该培养学员的自信心,维护学员的自尊,发挥学员的个性,作为培训者我们应该更多地采取倾听与协商的方式。

3.专业的需要。从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出发,教师培训主要是完善基础性知识和本体性知识,培养条件性知识,丰富实践性知识。不同的培训学员专业需要不尽相同,培训管理者应通过调研分析找到学员发展的基础,形成规范合理的方案,并制定合适明确的培训目标。

4.交往的需要。培训过程中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交往活动,通过小组研讨、班级主题沙龙等方式满足学员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沟通信息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培训中通过组织竞赛活动、主题交流活动、评选活动以及科研论文和研究成果发表和交流活动等方式来满足学员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全力投入、自主管理

对于教师培训工作,学院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培训前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召开项目论证会,科学地设计培训方案。在培训过程中,加强培训的过程管理,深入学员之中及时了解学员们的不同需求,面对学员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学院总是尽全力加以解决。

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执行既定的培训方案。学院为每个培训班配备了双班主任,实行学院管理和班级的自主管理相结合,培训中严格学习纪律,严把学习质量,加强沟通和交流,形成了和谐、合作、务实、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

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及时反馈培训效果,学院培训中心定期召开班委会,采用个别访谈、主题沙龙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在每个培训阶段加强培训的调研工作,并及时作出调整,确保培训质量。

三、团队协作、注重实效

学习共同体建设是教师培训提高实效,形成长效的重要方式。在培训活动中,聘请了全国、重庆市和区县级的专家教授做教学示范、专题报告和座谈交流,聘请了本区名师、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学校校长组成导师团队,担任各小组的学习指导工作。遴选全区学科教学的优质学校组成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全区市级骨干教师组成影子研修的指导教师团队,同时,为学员开放中国知网漫游帐号,以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通过学习资源建设,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训班在本区教学实践研究交流的基础上,安排指导教师团队与培训学员赴周边区县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与名师一道共同展现不同教学风格,切磋教学技艺。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得到了相关区县进修学校、教研室和活动学校的高度肯定,得到了媒体、杂志社的关注。

总之,培训过程的组织管理关键在于科学规划、管理规范、工作落实、过程激励、务实高效。教师培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满足学员的不同需要,同时加强团队合作,重视学员的自主管理,实现了培训管理的张驰有度,收获了满意的培训成效。▲

9.教师专业成长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苦练基本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字,准确的表达能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是一个好教师所必备的自身素质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现代化教育意识与教育教学能力

3、积极应对新课程,努力尝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4、树立自我反思、在“做中学”的实践观念

途径(包括方法):用自己的空余时间进行专业创作,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争取在各类新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还要加强对学生作品的辅导,珍惜每一次比赛的机会,认真、塌实的对待,在作品的创新上下功夫,争取获得好成绩。当前的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上好课。所以,我会抓住每一次的培训机会,谦虚好学,认真学习,多实践,也争取多多钻研相关软件,掌握一定制作课件的方法,提高能力,每学期都出优秀课件。 学校积极贯彻新课程标准将新课程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争取在新课程与校本的培训和实施中提高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研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行为表现,从而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过程。成功的教师倾向于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在反思中,我们学会了理性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而工作更像探索的科学家,不再只是辛勤的耕耘者。教师的成长仅有“经验+反思”是不够的,还要加上“实践”,因为改革最终将发生在课堂上。我也将把握好每次普通上课与重大研究展示课的机会,认真对待,在实践中成长。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机遇+挑战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出师生互动、有效学习,这其中蕴涵着十分深刻的意义。过去,社会、学生、包括教师自己,都把教师定位成是一个百问不倒的权威,这对教师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应对新知识的挑战和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来讲,未见得是一件好事。我觉得新课程突破了这一点,新课程非常强调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应该看到师生关系的变化带来了学校制度、学校文化的变化,现在我们鼓励教师在学生面前说:“你今天问的问题我还真是不清楚,班上有哪位同学知道,谁能起来告诉大家和我呢?”这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就是教师的绝对权威位置在发生变化。教师开始把追求真理的任务摆在师生共同追求的位置上,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师生的平等互动、共同发展,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有力的助推器,能帮助教师起飞。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完全和学生是一样的身份,教学可以“放羊”,完全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课程改革大会上,我讲了一个观点:我们反对过激的建构主义,这种过激的建构主义主张一切都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完全由学生从零散的、琐碎的经验中慢慢地积累和发展,这是不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因为知识是有逻辑的,人的认知发展也是有捷径的,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创设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个如何促进认知发展的环境,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教师是成人社会的代表,对学生来说是组织者、指导者。另一方面,又是学生、伙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他对学生的理解,通过非常具有亲和力的与同学的交往方式,会使学生非常热爱学习,热爱学校。新课程倡导师生的平等互动、共同发展,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说是助推器,帮助教师在一个好的平台上起飞。

需要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内容-编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