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律解释是指人们对法律规定的含义的说明。法律解释既是人们日常法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律实施的重要前提。

2. 法律解释特征:(1)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的关系密切,法律解释主要是在确定具体案件中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时候发生的。法律解释不但由案件所引起,而且需要将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结合起来进行。(2)法律解释受到现行法律的约束,即法律解释的过程不能以否认或者怀疑所解释的法律规范为条件。只有在承认法律规范有效性的基础上,相关的法律解释才能获得合法性。(3)法律解释的对象是特定的法律规定及其附随情况。法律解释的对象最主要的是法律文本,而且,法律解释还要研究法律制定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方面的附随情况。但是,法律解释的对象并不针对具体的案件事实,换句话说,法律解释虽然要运用到具体的个案中去,是由个案引起的,法律解释也需要将法律条文与案件事实结合起来进行,但法律解释本身并不对案件的具体事实进行解释。(4)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解释学循环是解释学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它是指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来实现。(5)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法律解释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过程。在法律解释的实践中,这些价值一般体现为宪法原则和其他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解释并非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活动,而是有一定的客观性。

3. 法律解释的分类(1)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分为正式解释(也叫法定解释、有权解释)和非正式解释(也叫学理解释、无权解释、任意解释)。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法官自己作出的解释,只能代表该法官个人观点,并无法律上的约束力,属于非正式解释。

4. 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法定解释又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包括检察解释和审判解释。检察解释是指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检察机关在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进行的解释。审判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在审判过程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进行的解释。审判解释针对的是在审判过程中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而不是针对法律条文本身所作出的补充性规定。立法解释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行政解释是指由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解释。

5. 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限制解释、扩充解释、字面解释。。限制解释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窄的解释。扩充解释是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窄时,作出比字面含义广的解释。字面解释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解释法律,既不缩小也不扩大。

6. 无权解释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这种解释是学术性或常识性的,不被作为执行法律的依据。虽然如此,非正式解释在法律适用、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法制宣传以及法律发展方面还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7. 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的主体包括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省级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要求应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

8. 法律解释的方法分为:文义解释(也称语法解释、文法解释、文理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也称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社会学解释、比较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