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课程设置及使用教材: 序号 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教材名称 编著者 出版社 版次 1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毛泽东思想概论 罗正楷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卫兴华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3 0015 英语(二) 14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高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4 0037 美学 6 美学原理 蒋孔阳 朱立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5 0422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4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齐裕琨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2年版 6 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6 中国现代文学史 吴宏聪 范伯群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7 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罗宗强 陈洪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8 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7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罗宗强 陈洪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9 0540 外国文学史 6 外国文学史 金元浦 孟昭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10 0541 语言学概论 6 语言学概论 胡明杨 语文出版社 2000年版 11 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4 中国现代散文史 俞元桂 山东文艺出版社 12 0813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4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 李明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13 0815 西方文论选读(选考) 4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修订本) 陆贵山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4 0821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选考) 4 语法讲义 朱德熙 商务印书馆 15 6999 毕业论文 0 学分 65 加 考 课 程 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6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钱谷融 吴宏聪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徐中玉 金启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0536 古代汉语 8 古代汉语 郭锡良 李玲璞 语文出版社 2000年版。

2.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语言文学概论、美学。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教学内容包括绪论、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章。绪论简介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及现代汉语的基本特点。其它五章,分专题阐述有关理论,交联系实际分析各方面具体的语言文学现象。

写作

写作通论:包括主题、题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写作文体论:讲授消息、通讯、散文等记叙类文体、思想评论、文学评论、杂文等认识论类文体,以及科普小品、调查报告等应用类文体的写作理论和操作技巧。

中国现代文学(含作品选)

根据中国现代文学自身发展和我国新民主义革命形势展的特点,分三个时期。第一编:“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17-1927);第二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27-1937);第三编: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文学(1937-1949)。先概述每个时期的文学史,然后重点讲述每个时期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概论

本课程包括导论、文学活动、文学生产、文学消费与接受五大部分,导论论述了文学理论的性质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问题。其余四部分分别对文学的性质及文学现象各环节进行论述,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文学及文学现象的基本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含作品选)

本课程以1949年建国以来的中国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重视文学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与文学自身的特点,着意通过文学观念的演变,对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这六大文学体裁各自的文本,在当代中国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作面面观,从而形成纵横交织的开放式史论构架。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包括:古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修辞、古书的标点、注解、翻译、古代文化常识。按时代和文体讲授先秦诸子的散文、韵文、唐宋诗词等文选,要求掌握一千多个常用词,掌握古汉语语音、语法知识,能阅读古代汉语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含作品选)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选讲各个历史时期主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

外国文学(含作品选)

该课程内容分欧美与亚非两部分,以欧美文学为主。这部分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古代到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中篇为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下篇介绍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欧美文学。该课程以略古详近,重点突出为讲授原则,着重讲授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欧洲近代文学,对其中成就较高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又给以更多的篇幅;在注意介绍文学史的单位知识的同时,着重分析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的定义、分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语言的本质、发生、发展、分化统一、相互影响;语言的交际功能、与思维、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系统性、符号性,语言和言语、音位、语义、语言学方法论;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

美学

1、美学的哲学基础;2、美感结构分析;3、审美发生;4、美感形态;5、审美欣赏与批评;6、审美教育;7、美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理论框架的分析(美的本质论)。

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的性质与教学任务、体系与研究;中学语文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学语文教学的师生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与教材;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备课与编写教案;中学生课外活动指导。

3.学习“汉语言文学”必学的教材有哪些

汉语言文学模块是目前国内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及本科知识的精简与汇总

本知识模块在于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从事文学评论、编辑、采访、出版、教学与研究,以及文化、宣传、文秘等方面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外国文学史》金元浦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外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讲授从古希伯来(圣经)文学,古希腊戏剧,中世纪文学到古典主义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至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结束. 掌握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及重要作家的思想艺术特点及其意义 《语言学概论》胡明杨,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介绍有关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吴宏聪、范伯群,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它分为“现代”(现代文学史上)和“当代”(现代文学史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习惯上的现代文学史部分,它主要描述1917年前后到1949年之间所发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演变的历史。

第二部分即习惯上的当代文学史部分,它主要描述从1949年到约2000年之间所发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演变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罗宗强、陈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含作品 )( 一 ) 、( 二 ) 课程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 ( 含作品 )( 一 ) 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含作品 )( 二 ) 包括宋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本课程的学习,在于较系统地掌握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和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而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美化自身。 《唐宋名家词导读》彭玉平,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拮取了唐宋50多位名家近200多首词作品进行导读欣赏。

这些作家作品,从唐代早期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浓厚的文人词,到晚唐五代浓艳香奁的花间词及词境渐深的南唐二主词,到代表宋朝一代文学的豪放、婉约和清雅词,到宋末元初的四大家作品,基本涵盖了词的发展脉络和经典创作。 《简明民间文艺学教程》叶春生,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民间文学的基本原理,民间文学的种类和体裁,民间文学实习纲要 《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李玲璞,语文出版社,2000年3月 古代汉语课程的结构分为文选和通论两大部分文选以散文为主,精选春秋时期至汉代的作品。

文选分今注、古注、白文三类。今注文选精讲,古注文选讲练参半,白文供练习之用。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王富仁、刘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内容包括“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到建国以来的优秀作品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分析和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徐中玉、金启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和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基础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学习先秦至唐五代的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学习宋代至近代的文学作品。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特征,培养阅读、鉴赏、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汉语修辞学》王希杰,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 本书全面系统地对汉语修辞进行研究和探讨,努力创建新的修辞学体系。

全书从汉语交际活动出发,力求解决表达及理解方面的问题,帮助读者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民族文化素质的建设。 《现代汉语》张斌,语文出版社,2000年3月 本课程在于全面系统地学习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把原有的对现代汉语的感性认识理性化、系统化、增强运用语言规律的自觉性。

并在学习、掌握具体的有关现代汉语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逐步熟悉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运用学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解释常见语言现象的能力和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的能力。

《文学概论》童庆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文学概论作为一门思考文学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 , 文学概论以文学的具体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属性、特点和规律,发掘文学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值追求;以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个案,在对具体文本的分析中进行一定的普遍性概括;以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为其任务。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吴宏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本书收入自新中国建立至80年代后期文坛上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中。

4.普通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普通语言学是我国文科院校的一门基础课,主要为中国语言文学(包括汉语言文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当然,开设和关心语言学课程的远不止这几个专业,比如文科中的历史学、哲学、逻辑学、人类学、民族学等专业,理工科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翻译、信息处理等专业。从当前世界文化和科技综合发展的趋势来看,语言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领先学科,己成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界的边缘学科。普通语言学承担语言学科基础理论的教学,传播语言学科的一般知识,也是科学语言研究和相关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对学习者理性、深入和全面认识语言学科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认识上的不同,目前全国还有不少文理科院校不能正常开设这门课程,这对相关专业学生的科学认识、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会产生一定影响。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普通语言学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多使用国外教材,或者在课程内容上侧重国外的理论,使用国外的资料,介绍国外的成果。这是因为普通语言学肇始于欧洲,限于学者的学识、所掌握的资料和教学的容量,普通语言学并不“普通”,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选择性,一般多以印欧语言为基础,不能全面反映其他语系语言的情况及其科研成果,特别是具有独特类型的亚洲语言;其次,脱离中国的实际,不能充分反映中国的语言学理论,介绍中国的语言资料,展示中国的科研成果和贡献,学习普通语言学的学生,只熟悉国外的语言学理论和资料,不知道中国有多少种语言,中国语言学的科研成果及其贡献。事实上,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语言学家对国内语言进行了普遍调查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的语言学无论在理论、方法和资料上对普通语言学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再次,缺乏方法和操作的指导,教学内容以传播知识为主,着重说明和解释,忽视方法和操作,使学习者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科学认知和研究能力的提高;又次,国内目前普通语言学的著作较少,内容深浅、程度高低,参差不齐,不能适应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生以及相关专业高层次专业教学的需要。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中国的普通语言学教学首先应该本土化,即中国化,以中国的语言理论为主导,中国的语言现象和资料为基础,解决中国的语言问题为目的,继承和发扬中国语言研究的优良传统,反映中国的语言研究成果,展示中国语言学对普通语言学丰富发展的贡献。当然,本土化或中国化并不等于专一化或专门化,本土化是在承认普通语言学不能也不必完全,“普通”的前提下,在一般语言理论、知识、资料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联系本国实际所作的选择,使得学习者在获得一般的语言学知识的同时,更多地熟悉本国的情况,因为中国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对象基本或主要是中国的语言;其次,需要强调实践,即在学习一般理论基础上,注重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研究中国的语言,解决中国语言实践和研究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以期使学习者在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实践能力;本书即根据这种认识在本土化或中国化以及实践性上作了一定的努力,并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定在高于“概论”的水平上,为较高层次语言专业教学提供一本中国化的教材,也为中国的语言研究工作者或关心中国语言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本参考书,并希望与语言相关的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也能从中有所获益。本书执笔的分工情况如下:

第一章 瞿霭堂(第一、二节),王远新(第三、四节)

第二章、第七章瞿霭堂

第三章、第六章黄布凡,瞿霭堂(第六章第七节)

第四章、第八章王远新

第五章、第九章罗美珍

第十章马学良

对本书的出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丁文楼社长给予了大力支持,责编吴肃民同志为本书的编辑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的劲松同志,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系的范慧娟同志也承担了本书部分书稿繁重的校对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江荻同志为本书翻译了英文简介和目录,特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王远新同志除了写作,在统稿工作中也做了不少工作。

由于这是一部集体作品,在写作的虚实、视角、取材和风格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并由于中国语言的复杂情况,个别的观点还不能完全统一,遇到这种情况就采用互注的办法。此外,因各章独立完成,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重复的地方。舛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汉语言文学基础专业知识点汇总-编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