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中职院校教师专业素养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知识不断地更新、技术不断地发展。

为了做到与时俱进,教师也应当要尽一切可能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教学水平。在中职院校中,职业教学教师标准以及能力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对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探讨与研究。

在现如今的中职教学领域中,中职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从其根本上去提升,不能够一味的固守学科化,要积极地处理好教学的专业化同拓展性之间的关系,并且还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立体化的教学安排。本文将以如何提高中职院校教师专业素养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探究。

2.如何从中职教师转型发展成优秀的高职教师

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面对的主要问题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虽然都属于职业教育,具有共同的属性,但是两者的理念、内涵、规律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的过程中,最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对政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办学方向等缺乏了解;对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不熟悉,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理解不深刻;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把握不准确,对高职学生如何培养、如何管理等现实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对高职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认识比较模糊。这些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上的问题,导致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往往定位不准、目标不明,容易在实践上产生偏差。有的老师片面强调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同宗同源”,简单地把高等职业教育看作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提高,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套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强调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机械地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划上等号,轻实践,重理论,最终都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满足不了高职学生学习的需求。

2.知识和能力结构有待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核心,按照培养这些工作能力的实际需要吸收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要具备较为渊博的知识体系,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具备较好开展教学的能力。这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明显高于对中职教师的素质要求,使得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应。

首先,专业理论结构不合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初中级操作型技能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定位,加之中职学生专业理论学习接受能力所限,中职教学对专业理论教学的要求较低,中职教师现有的专业理论水平一般情况下都能“应付”得了教学,因而平时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重视不够,对专业理论发展趋势较少给予关注,对专业前沿知识了解不多,导致专业知识更新滞后、知识结构老化。这使得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明显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教学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

其次,高职教学能力不足。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模式化,习惯于满堂灌的传授式教学方法,缺少启发性、创造性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知识转移能力不够,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技术岗位需求开展教学的能力相对欠缺;开发、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弱,大部分教师的授课还停留在书本上。这些距离高职院校教师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再次,科研能力欠缺。中职学校比较强调教育传递知识的功能,对科研工作缺乏重视,科研工作往往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科研内容更多侧重于中职教育本身的研究,对技术研究、技术服务涉及较少;在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和职称评聘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些工作中,对科研课题、论文及著作的要求不高,因而中职教师多数为教学型教师,科研型教师较少。他们一般科研意识较为淡薄,学术水平不高,科研能力较弱,特别是科技开发和技术应用能力与高职教师差距较大。科研能力不足,成为阻碍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

3.面对“转型”没有作好充分准备。许多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长期从事中职教学,对中职教学驾轻就熟,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型”要求,面对新角色、新任务,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他们要比高职教师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行。对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突然变化,有些老师并未作好心理上的准备,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对“转型”持消极态度,不能主动“转型”,甚至“能靠则靠,能能则等”。对“转型”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中等职业的延伸,认为自己昨天能教中专,今天照样可以教大专,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深入不够。

3.培养中职学生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高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中职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编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