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因此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机遇、建立和创造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 ,是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保障。

一、选苗子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选好苗子。选苗子的标准有三条 :1.师德。

被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必须具有“三心两爱” ,即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 ;艰苦奋斗 ,不畏艰辛 ,开拓创新的进取心 ;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热爱教育事业。2 .师才。

被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能独立处理教材 ,选择教法 ,有效地监控教学过程 ,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会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装备。3.师识。

被培养的青年教师必须具有合格学历 ,专业知识扎实 ,知识面比较宽广 ,兴趣广泛。二、铺底子铺底子就是学校要创设条件 ,为被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夯实基础 ,搭建成才的舞台 ,提供成才的途径。

1.思想引导。

2.教师培训:需要培训什么样的内容

随着文明的突进、科学文化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诉求,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基层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于是,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就热热闹闹的开展起来了,省市级四年一轮的教师培训、不同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通识培训、新课程培训、新教材培训、校本培训等等;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形式的短训班也搞得热火朝天。然而,这样的培训效果如何?大多都是不尽人意。

正像一些教师所说的:“这样的培训参加不参加一个样–耗时、费力,而收效甚微!”我们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重理论和技术、轻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应该包括文化素养、能力素养、理论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虽然这四者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是,我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素养和能力素养,其次才是理论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因为,文化素养和能力素养是一个教师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基础素质和基本修养,它最能体现出教师文化学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的高低,这是一个教师之所以为“师”的根本,离开了这一前提,即便是教师掌握了如何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纯熟的教育技术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彰显不出其任何的意义。

而我们大多的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呢?请看,在各种形式的培训中,教师所发的培训教材就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诸如《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学科学习论》《**学科教学设计论》《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等,而现代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内容的书,几乎一点也没有涉足。而且无论培训任何学科,大都是这样千篇一律的内容。

培训者认为,教师只要经过这样的培训,更新了观念,初步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回到学校,就可以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品位,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海阔凭鱼跃”了。而事实到底怎样?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教学中除了借助一些新理念、新技术,玩一些“花拳绣腿”、演一些“闹剧”,会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以刺激学生的眼球之外,再也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试问:这样脱离教师专业实际的培训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认为,教师的培训应该结合教师的实际,加强针对性,讲究其功效性;绝对不能闭门造车、盲人摸象、无的放矢,搞形式、走过场。就教师的现实情况而言,问题最突出的是,知识的陈旧和知识的断层、专业能力的严重滞后。

现今在一线教学的教师,除了少部分新毕业的大学生外,绝大多数是走出大学十年至三十年的中老年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是学校的骨干。因为长时间在学校繁重地工作,没有时间进行业务进修和知识的更新,所以,文化专业水平大多滞留于大学毕业时的状况,对现代的新的科学知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等所知不多,对本学科的演变、发展状况和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大量新的文化信息掌握甚少,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严重陈旧、落后,新知识出现严重的断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着思维灵活、文化知识前卫的学生,往往显得手忙脚乱、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无以应对,甚至,少不小心,还闹出一些笑话来。

笔者听说这样的事举不胜举。“老师,您如何看待余秋雨的散文热?”,“你不是说周作人是个‘汉奸文人’吗,为什么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周作人散文选》中对他的散文赞赏有加,而却没有说他是个‘汉奸文人’?”,“我国‘新生代’作家有哪些特征,为什么叫‘新生代’?”,“荒诞派的作家都很荒唐吗?”,“‘情商’和‘智商’怎么区分?”,“‘天体化学’和‘海洋化学’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学科吗?”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有趣而颇有挑战性的质疑,即使是有名望的教师,因为在这方面缺乏必要的积淀,所以,往往是满面尴尬、无言以对,要么胡乱应付、含糊其辞,要么“王顾左右而言他”。

无怪乎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喟然长叹:“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现代专业知识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虽然说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受制于教师的专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等因素,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专业能力的核心应该是文化知识的承载量和文化能力。

一个教师即便是掌握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和现代专业文化知识做强有力的支撑,将很难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笔者认为,这不是学生难教,而是教师的知识太陈旧,由此带来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严重滞后。

由此可见,专业知识的更新,专业能力的提高,已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在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方面,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培训:⑴ 要让教师在一个较广阔的学科文化背景上全面地了解本学科近。

3.如何培养年轻骨干教师

21世纪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世纪,在各种竞争中,人才竞争是关键。

因此,培养合格人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就成为教育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国实现“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尤其是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它是支撑学校教育未来发展的一大支柱,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质量和发展。

天津市燕山中学是一所自04年才从师范类中专改制的一所完中学校,随着办学体制的 变化,学校教师队伍无论是个体素质还是整体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队伍现有知识结构不适合完中发展,教师队伍结构中青年教师尤其是近几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大,能够真正胜任完中校教学,打出燕山教学品牌的教师很少,教学队伍中骨干教师出现断档局势。自2004年以来,我校“双管齐下”采用调入教学骨干的教师和招聘青年大本毕业生措施,力图促进完中校尽快跨入优秀完中校的行列,“十一五”期间,我校经历了两轮督导评估(蓟县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和天津市市办学督导评估)。

评估中,市区专家语重心长地指出:燕山学要继续发展,必须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的飞速发展,需要一支过得硬的教师队伍。

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已刻不度容缓。因此,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已成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学校组织如何抓好青年骨干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引导教师尽快适应、更好发展,日渐成熟,这是实现天津市燕山中学办学目标,实践“让教师、学生正确、智慧、愉快、和谐地学习、生活,为他们的充分发展奠定基石”的办学理念,提高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通过3年多的摸索和实践,一、构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素质目标体系。1.提高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思想教育贯穿于培养全过程。

着重培养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五种意识:①敬业意识,要求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把本职工作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树立爱校如家、献身教育的思想。②育人意识,要求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认识到教育的责任不仅限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在于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树立全方位的育人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知识和能力的整体培养。

③师表意识,重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自觉发挥表率作用,用教师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坚决杜绝“体罚学生,歧视差生,训斥家长,索要财物”等不良言行。④集体意识,教育工作往往需要集体的共同协作才能收成成效,要求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树立“个体劳动,集体出成果”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强化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以团结出战斗力、生产力。

⑤纪律意识,把规范要求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克服思想上的自由议,纪律上的松散行为,淡漠的集体观念,斤斤计较的工作态度。2.以业务建设为重点,遵循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成长规律,分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1)青年教师的适应期。指踏上工作岗位1~2年这一时期,这时的青年教师尚未完成角色的转换,思想意识、言谈举止跟不上角色的变化,还不能很好地进入教师这一角色,因而要求他们做到四个转换:①被动意识向主动意识转换,积极体味教师职业的甘甜和艰辛。

②仿效意识向表率意识转换,自觉发挥师表作用。③随意意识向严谨意识转换,树立从严治教思想。

④从众意识向独创意识转换,形成自己初步的独立见解。通过了解校史和先进教师事迹,激发其集体荣誉感、职业光荣感和使用感。

在业务上进行细心的指导,消除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陌生感和恐惧感。(2)青年教师的稳定期。

指参加工作2~4年这一时期。针对青年教师在完成角色转换后,产生松懈的情况,要求他们要做到“三心”:从事教育工作要安心、教书育人要有恒心、向老教师学习要虚心。

自我管理做到“三从严”(师德从严、教育教学从严、培训学习从严)、“四研究”(研究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作业类型)、“五统一”(统一要求、进度、重难点、复习、考试),以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3)青年教师创新期。

指参加工作5~6年这一时期。这时要把青年教师引向教研科研的第一线,要求做到三个“早一点”:对外上公开课早一点,参加教育科研早一点,担任领导职务早一点。

激励青年教师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立志开辟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求索创新。(4)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期。

指参加工作6~10年这一时期。这时青年骨干教师必须战在教研科研的第一线,要求做到二个“干一点,稳一点”:对外上公开课,参加教育科研,担任领导职务稳一点,干一行爱一行。

在本职岗位上干工作立成绩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开辟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5)骨干教师的优秀期,指参加工作15年以上这一时期。

这时必须把青年骨干教师推向教研科研的各行个列,。

4.教师业务培训有哪些

一:教师培训内容

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专长创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入手,采用教师培训与攻克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以此谋求各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并建设起一支能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具有扎实科学文化基础,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二:校本培训有五种类型:

一是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培训;

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训;

三是区域民俗文化、历史遗产的培训;

四是学科事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

五是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训。

三:培训课程建构有五大模块:

(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

(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

(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

(4)现代教育技术

(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

四:拓展资料: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范性项目,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骨干,作出示范,并开发和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为“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主要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引导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2010年起实施的高校一共有9所,即2+7高校。2指两所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广州大学,7指七所师范类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

五 具体请参考百度百科: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5.中小学教研,教学骨干培训内容有哪些

–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教育科研工作是农村小学的一项薄弱环节,需从校长到教师,从制度完善到教育科研意识的的树立,从注重结果到重视过程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便农村小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最终达到人人参与教育科研,人人得到成长的良好局面。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只有通过科研兴校,以研促教,引领学校教育改革,创名校、育名师,提升办学品位,凸显办学特色,使学校沿着健康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就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谈谈我个人的意见,供各位同仁商榷。

一、抓机构和制度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教育科研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成果,组织保障是基础,制度保障是前提,只有二者兼备,才能有效保证教育科研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

(一)建立坚实的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使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是统揽全局,创新教育科研机制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等为成员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在教育科研工作上形成组织保障。

二是要选拔教学技能突出、工作敬业、有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骨干教师担任主研工作,承担具体研究活动的引领及指导工作。三是要落实好科研经费,保障教育科研及时有效实施。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为使教育科研工作持续不断发展,学校要特别注重建立健全如学习例会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及优秀成果评选办法等教育科研工作规章制度。形成教育科研工作有制度可依,有制度作保证,有制度促实施的良好局面,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深入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没有激励机制,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就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活力,更谈不上创新。要彻底打破过去研究和不研究一个样,有成果和没成果一个样的局面,必需制定出合理的教育科研工作考核及奖励方案,形成激励机制。

把教育科研工作实施情况同各学校的综合目标考核及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这样,教育科研工作做得较好的学校、教师就能得到应有的表彰、奖励,从而使学校及教师动起来,形成全民重科研、做科研的良好局面。

二、抓教师建设 做教育科研工作要最终落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事实证明,教育科研与教师的业务素质成正比。

教师在承担了科研课题并取得研究成果后,无论是业务能力,教学水平,还是科研意识,科研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反过来,由于教师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能自如地遵循教学规律,辩证施教,对落后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

(一)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 一是强化课标学习。课标是教学的方向标,只有认真学习课标,才能更好地用好教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它也是我们开展教育科研的方向标。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开展了讲座、学习交流、知识竞赛及课堂评价等活动,让其在实践中贯彻与落实新理念。

二是注重读书学习。“观念决定行动,目标决定发展”。

读书学习是教师了解教学改革的新动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征订的《中国教工》、《师资建设》等教育类报刊杂志、《陶行知教育名篇》等名家名著,组织教师潜心研读,及时补充“新元素”,有效汲取“营养品”。

对先进的理念用心体会;对一些操作性强的经验结合实际立即付诸实践;对经典教育故事加强记忆与运用;对名家大师们的观点进行讨论……。从而拓宽教师们的教育视野,更新理念,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强化专业引领 教师的科研素养的提高必须有专业的教育科研理念作支撑。做教育科研,闭门造车肯定不行,所以我们一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如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讲座、报告及名师教学观摩会,邀请教育专家、学者到农村中小学举办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指导解决科研中的问题。

二是开展有丰富育科研经验的教师“传、帮、带”活动。采用老青教师对接、拜师学艺的方式,要求刚接触课题研究的教师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向有较长教育科研时间的教师学习科研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抓过程管理 有质量的教育科研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教育科研管理更需要科学管理。我们的工作不能只看结果,而忽视过程。

要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水平,需要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可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注重科研计划的落实 我们可每月开展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及时分享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共同解决研究中的困惑。每学期围绕承担的课题上好一节研究课,上交有关教案及自我反思。

学期末写一份课题阶段性总结、个案或论文。其落脚点就是要关注教育科研的研究过程,抓住了过程,就不愁没有结果。

(二)注重教育科研常规管理的指导与服务 科研常规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要规范课题实施过程,做好关键性环节的。

6.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原发布者:微力试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省骨干教师培训心得篇一:刘长军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刘长军20XX年9月25日到3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江苏大学举行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来到美丽的镇江,不仅能欣赏到江苏大学美丽的风景,而且得到教学、精神升华。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形而上的理论的建构,又有形而下的同课异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培训学习,聆听了专家的精辟讲座,积极参与了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间的互动交流,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冲击。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胡庆芳老师的讲座充满激情,他用数据告诉我们在大数据时代要做好数据分析,找准教学点。从课堂观察、有效课堂的评判标准、课堂教学的诊断报告和观察驱动的改进范例四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研究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南京二十九中的冯为民培训使我懂得要学会做课题研究,他“语文本体教学设计与要求”讲座,主要谈教学设计,但都是以自己的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结合在一起的。从事语文教学已十余年

7.骨干教师培训 什么意思

骨干教师培训:为了进一步加大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从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富有科学理论和创新能力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来带动全校教师整体素质提高,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而特别制定骨干教师的培养。

骨干教师一词在我国始于1962年12月,教育部《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校的通知》。中学骨干教师一般的界定为: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师德修养,职业素质相对优异,有一定知名度、被大家公认的、具有较为丰富的中学教育经验,在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了较重的工作量,对教育研究方面有一定兴趣和较为突出的能力,取得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并对一般教师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能够支撑所在地区或学校的学段或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中学优秀教师代表。

骨干培训教师专业知识-编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