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种大豆植株高大,生长旺盛,叶片多而大

大豆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 1.种子萌发特点 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在种子发芽时需吸收比本身重 l―1.5倍的水分,才能使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可溶性养分供胚芽生长。

2.幼苗生长特点发芽时子叶带着幼芽露出地表,子叶出土后即展开,经阳光照射由黄转绿,开始光合作用。胚芽继续生长,第一对单叶展开,这时幼苗具有两个节和一个节间。

在生产中大豆第一个节间的长短,是一个重要的形态指标。植株过密,土壤湿度过大,往往第一节间过长,茎秆细,苗弱发育不良。

如遇这种情况应及早间苗、破土散墒,防止幼苗徒长。幼茎继续生长,第一复叶出现,称为三时期。

接着第二片 复叶出现,当第二复叶展平时,大豆已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期。所以在大豆第一对单叶出现到第二复叶展平这段时间里,必须抓紧时间及时间苗、定苗,促进苗全、苗壮、根系发达,防治病虫害,为大豆丰产打好基础。

3.花芽分化特点 大豆出苗后25―35天开始花芽分化,复叶出现2―3片之后,主茎基部的第一、二节首先有枝芽分化,条件适宜就形成分枝,上部腋芽成为花芽。下部分枝多且粗壮,有利增加单株产量。

花芽分化期,植株生长快,叶片数迅速增加,植株高度可达成株的 l/2,主茎变粗,分枝形成,根系继续扩大。营养生长越来越旺盛,同时大量花器不断分化和形成,所以这个时期要注意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生长,达到营养生长壮而不旺,花芽分化多而植株健壮不矮小。

2.大豆植物学如何分类

大豆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最多不超过1%。

大豆种子的生活力随贮藏年限增加而逐渐降低,种子的寿命一般为2〜3年。 (1) 大豆的根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组成。

胚根发育成主根,根长可达1米左右;侧根较细,由主根上分生布成,初期呈横向生长40〜50厘米,再垂直向下与主根平行生长。 茎轴或茎基部上产生大量不定根,在主、侧根上结有根瘤。

(2) 大豆茎的生长习性因品种而异。有直立丛生型的,也有半蔓生和蔓生型的。

主茎下部腋芽可形成分枝,上部的腋芽多形成花芽。生长环境条件良好时,有利主茎基部腋芽早发育成分枝。

分枝多且粗壮的大豆单产高。 大豆依据茎的生长习性划分为三种类型。

① 蔓生型主茎细而长,分枝发达,主茎和分枝的粗、细、长、短区别不明显,植株上部具有明显的缠绕性或匍匐性,叶片和种子均较小,多为无限结荚习性,在系统发育上近原始类型,抗逆性强,不耐水、肥,产量较低。 ② 半蔓生型主茎较粗,茎的上部细而有时缠绕,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缠绕性较强,在土壤瘠薄,水、肥不足时,就直立不倒,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属此类。

③ 直立型植株矮,节间短,茎杆粗壮直立不倒,分枝短且少,荚密耐水、肥,多为有限结荚习性,一般产量高。大豆茎上长叶的地方为节。

节与节之间叫节间。主茎上的节间多少、长短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有所不同,通常节数多的高产。

过于密植或延迟播种,会使节数减少而减产。 大豆幼茎分绿色和紫色两种,绿色茎开白花,紫色茎开紫花。

茎的颜色可以作为苗期鉴定品种的标志。 (3) 大豆叶片出苗后的初生叶为单叶,从第二节以上几乎全部是由3个小叶片组成的复叶。

有的是5个或7个小叶片组成复叶。在同一植株居于上部的叶片较下部叶片细长些。

在多数条件下,阔叶形的品种单产较高。但狭长叶形的品种透光性好,适于 密植栽培。

(4) 大豆的花很少,为蝶形花,着生在叶腋间的茎上和茎的顶端,花朵聚生在花梗上叫花簇。大豆在开花前的下午,花瓣伸出花萼片。

一般在次日上午花瓣张开前,已经进行完自花授粉。 因此大豆天然杂交率很低,为0。

1%〜0。5%。

(5) 大豆的果实叫荚果,大豆荚果在植株上分布和生长习性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 无限结荚习性主茎和分枝的顶芽不转变成顶花序,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可保持继续生长的能力。

常常一面开花结荚,一面进行茎叶生长,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时间较长。 开花顺序是主茎基部的花朵先开,然后由下向上、由内向外陆续开放。

这类品种开花期长,结荚分散,基部与顶部荚成熟不一致,常是基部荚已进人籽粒充实阶段,而顶部尚在孕蕾开花。晚熟种多属此类型。

当生长环境不适合生长时,顶端节上常在长出一两个小荚后停止生长。 适合气候冷凉地区种植。

② 亚有限结荚习性开花习性同无限结荚习性。也是由主茎基部先开花,逐渐向上开放,由内向外开花。

但这类品种顶端结荚率较高,不是结一两个荚,而是形成一簇荚果。这类品种比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对肥、水条件要求高,在生产水平较高时能发挥生产潜力。

③ 有限结荚习性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在开花后不久,主茎和分枝顶端即形成一个顶生花簇荚果。以后节数不再增加,茎秆停止生长。

主茎粗,节间短,叶柄长,叶片肥大,豆荚比较集中。一般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生长旺盛,不易倒伏,适于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栽培。

多属早熟或中熟品种。 (6) 大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

大豆的子叶由两种颜色组成,黄色子叶大豆的种皮有五种颜色,即黄、黑、青、褐、双色组成;而绿色子叶大豆的种皮只有两种颜色,即黑色和青色组成。大豆品种随种皮颜色由黄、青、黑、褐、双色的变化,含油量逐渐下降。

同时也与纬度有关,纬度由高到低,含油量逐渐下降,蛋白质逐渐升高。

3.大豆高产的基础是什么

大豆高产的基础是源的潜力大和库的容量大。

二者比较而 言,源的作用是首要的,库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源与库必需 协调发展。否则,当源的同化能力大,而库的储存能力小时,同 化物会囤积在茎叶之中,有的大豆贪青徒长,植株高大,但结荚 稀疏。

相反,当库的容量大于源的供给能力时,库中同化物不 足,往往出现大量的秕荚和枇粒,使大豆产量较低。 因此,只有 大豆植株器官平衡才能发挥最大的产量潜力。

大豆植株的器官平 衡是指大豆地上部分各个器官在生物产量中所占的比率。干物质 的分配取决于许多因素:光合作用强度、库的容量、库与源的间 距、环境条件等。

在正常条件下,大豆的腋生花和花序主要由同 节位叶片供应同化物。 库的数量、大小、位置是支配同化物运转 和分配的主导因素,大豆收获器官的构成成分产生于初级光合产 物。

如葡萄糖,1个单位葡萄糖可以生产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分别为0。84个单位、0。

38个单位、0。31个单位。

由于光合产物 的转化效率不高,与禾谷类作物相比,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要成 分的大豆,其经济系数往往稍低一些。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大豆 晚熟品种的叶片、叶柄、茎杆、荚皮和子粒在生物产量中的最优 比例应为24%、9%、20%、12%和35%,即经济系数为35%。

早熟品种的茎杆比例应更小些,而子粒比例则应更大些,在42% 〜45%或更高。大豆器官平衡反映了光合产物的转移分配和“源 一库”关系。

从大豆栽培角度看,应当选择在高肥水条件下生物 产量高、器官平衡合理、经济系数高的品种,加之采用各种栽培 措施,以较小的叶片、叶柄、茎秆和荚皮比率,取得较多的子粒 产量。

4.大豆的种植方法

目前大豆的种植方式很多,增产显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实行大豆穴播栽培,使穴间距离加大,促使封行期拖后,造成良好通风透光条件,有效的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而增加产量。

等距穴播栽培法的技术要点:1、等距穴播栽培法的适应条件。穴播栽培法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与其它措施配合能获得亩产200公斤的高产。

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也能比条播增产。穴播栽培法是适于高产条件及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的栽培方法。

2、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以行距70厘米,穴距15~20厘米,每穴保苗3~4株,平方米保苗数南部地区25~28株,北部地区30~35株为宜。3、适宜的播种机具:垅上穴播机适于在手扶机械上装置。

一次播两行,效果效好。劳力充足有人工扎眼种的地方,改为穴播也能收到增产效果。

4、为了使穴播充分发挥增产作用,最好选择玉米或小麦这样良好的前茬,进行翻耙或耙茬。清理好前茬,整好地,保证播种质量。

同时,增施农家肥,施好化肥,加强田间管理,防止伤苗,保证苗数,使个体与群体达到均衡发展。二、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是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以扩大群体叶片截光面积,充分利用和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为大豆生育后期造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底叶黄枯,提高大豆产量。

波浪冠层栽培法的技术要点:1、高矮不同品种间作(以1∶1种植方式)使其自然形成浓浪冠层。这种方法经济有效,简便宜行。

如果组合搭配适宜,可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但必须是熟期相近高矮不同的品种搭配。

2、同品种不同密度,隔行种植人为造成波浪带状群体结构寇层。生态条件变化可以影响株高的高矮发生连续性的变化。

通过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改变可调控株高。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使其大大增加截光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产量。

3、喷酒三碘笨甲酸人为造成波浪冠层。用三碘笨甲酸隔行喷洒植株,促其矮化,也可形成波浪冠层。

但必须掌握适宜喷药时期和用量。4、近等位基因系品种,配制成波浪带状组合,该品种仅是在株高相差10~15厘米,其它性状基本相同,尤其是熟期、粒形、粒色、粒大小和其它品质性状基本相同。

这亲播种时,仅按四垄一带,中间为高杆,两边为矮杆,同时播种,同期混合收获,原种可单独繁殖。

5.作物生长环境

一 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

发芽最低温度在6—8℃,以10一12℃发芽正常;生育期间以15— 25℃最适宜;大豆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发育受阻,影响受精结实;后期温度降低到10—12℃时灌浆受影响。 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积温。

大豆的幼苗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般温度在不低于零下4℃时,大豆幼苗只受轻害,超过零下5℃时幼苗全部受冻害。

幼苗的抗寒力与幼苗生长状况有关,在真叶出现前抗寒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力显著减弱。 2.对光照和光周期的要求 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

由于大豆 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便将有机养分输送到各部位花荚。所以栽培过程中要保证大豆群体生长植株透光良好,每层叶片都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 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大豆是个短日照作物,就是说在一昼夜的光照与黑暗的交替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提早开花,否则生育期变长。

这种对长黑暗、短日照条件的要求,只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有此反映,即当大豆的第一个复叶片出现时,就开始光周期特性反应。 这种反应达到满足的标志,是花萼原基开始出现。

从此之后即使放在长光照条件下也能开花结实,对光周期反应结束。大豆光周期反应的这一特性,在大豆引种时应特别注意。

品种所处的纬度不同,对日照反应也不同。高纬度地区品种生长在日照较长的环境下,对日照反应不很敏感,属中晚熟品种。

因此由北向南引种会加速成熟; 半蔓型的会变直立,植株变矮,结实减少。相反由南向北引种,会延长生育期,植株变得高大,所以南北不宜大幅度调种。

3.大豆对水分的要求 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 l克干物质,需耗水600一1000 克,比高梁、玉米还要多。 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

种子萌发时要求土壤有较多的水分,满足种子吸水膨胀萌芽之需,这时吸收的水分,相当种子风干重的120%一 140%。适宜的土壤最大持水量为50%一60%,土壤最大持水 量低于45%,种子虽然能发芽,但出苗很困难。

种子大小不同,需水多少也不同。一般大粒种子需水较多,适宜在雨量充沛、土壤湿润地区栽培;小粒种子需水较少, 多在干旱地区种植。

大豆幼苗时期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较快,如果土壤 水分偏多根系人士则浅,根量也少,不利形成强大根系。这时以土壤增加温度,通气性好于根系生长有利。

从初花到盛花期,大豆植株生长最快,需水量增大。要求 土壤保持足够的湿润,但又不要雨水过多,气候不湿不燥,阳光充足。

初花期受旱,营养体生长受影响,开花结荚数减少,落花、落荚数增多。 从结荚到鼓粒时仍需较多的水分,否则会造成幼荚脱落 和秕粒、秕荚。

大豆从初花期到鼓粒初期长达50多天的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吸水能力。农谚有“大豆于花湿荚,亩收石八;干荚湿 花,有秆无瓜。”

说明水分在大豆花荚、鼓粒期是十分重要的环 境因素。 大豆成熟前要求水分稍少。

而气温高,阳光充足则能促进 大豆子粒充实饱满。 4.对土壤及养分的要求 大豆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几乎所有的土壤均可以生长, 对土壤的碱度适应范围(pH值)在6—7.5之间,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保水性强的壤土为最适宜。

大豆在田间生长条件下,每生产5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 素3.6千克;磷0.6—0.75千克;氧化钾1.25千克。 比生产等 量的小麦、玉米需肥都多。

大豆不同阶段吸肥速度和数量与干物质积累相适应。初花期一鼓粒期的50多天中,大豆一直保持较高的吸肥能力。

从分枝期到鼓粒期吸收氮素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95.1%,每日吸氮量以盛花到结荚期为最高。这个时期吸收磷也是最多,达全生育期吸收磷总量的 l/3,其次吸磷多的时期是苗期和分枝期,占总量的 l/4。

因此在大豆栽培中除了播种前在土壤中增施磷肥外,在生育期间叶面喷磷肥,增产效果很明显。对氮肥的供给则应以有机肥作底肥,并在始花期(大豆吸氮高峰开始时期)追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

(二)大豆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 1.种子萌发特点 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在种子发芽时需吸收比本身重 l—1.5倍的水分,才能使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可溶性养分供胚芽生长。 2.幼苗生长特点 发芽时子叶带着幼芽露出地表,子叶出土后即展开,经阳光照射由黄转绿,开始光合作用。

胚芽继续生长,第一对单叶展开,这时幼苗具有两个节和一个节间。在生产中大豆第一个节间的长短,是一个重要的形态指标。

植株过密,土壤湿度过大,往往第一节间过长,茎秆细,苗弱发育不良。 如遇这种情况应及早间苗、破土散墒,防止幼苗徒长。

幼茎继续生长,第一复叶出现,称为三时期。接着第二片 复叶出现,当第二复叶展平时,大豆已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期。

所以在大豆第一对单叶出现到第二复叶展平这段时间里,必须抓紧时间及时间苗、定苗,促进苗全、苗壮、根系发达,防治病虫害,为大豆丰产打好基础。 3.花芽分化特点 大豆出苗后25。

大豆植株专业知识-编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