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至如何养生 遵循7个养生小常识

夏至节气是在每年公历6月21日左右,是进入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今年的夏至则是在6月21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气特点,要注意保护好阳气。

夏至养生

1、作息要晚睡早起

在日常的作息方面,要晚睡早起,顺应夏季的夜短昼长,这样才能够保持比较多的日常活动,让身体内的阳气得以完全的舒展。

2、高温下避免外出

在高温的情况下,最好能避开烈日炽热不外出和工作,预防中暑。

3、合理午睡

合理的午睡很重要,不但能够避免烈日,还能更好的消除疲劳,下午的工作或是学习更有精神。

4、适当吹风扇和空调

中老年人要注意在睡觉的时候风扇不要固定直吹一个地方,或者是一整夜都在吹,也不适合开着温度很低的空调,免得会着凉,受到湿邪的入侵。

5、洗热水澡

洗热水澡也是提倡的养生方式,不仅可以洗掉污垢和汗水,也有利于皮肤清洁凉爽,对于消暑防病能起到预防作用,还能够改善加快血液的循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和增加抵抗力。

6、饮食方面要养心

夏至是调养心脏的节气,因为夏至天气炎热,最主要是要做好养心。夏至吃苦味的食物能够帮助增长心气,所以夏至时节要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黄帝内经》中有提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表示脏气喜欢柔软,所以用咸的食物可以让脏气变得柔软。

夏至的阴气会潜伏在五脏六腑里面,因此在饮食方面不要太过寒凉,不宜多吃冷粥、凉粉、雪糕、冷饮等,避免损害到脏腑。西瓜、乌梅、绿豆汤等虽然能够消暑,但也要常温情况下吃,冰镇的不宜吃太多,避免伤害到胃肠。

7、适当运动不宜留太多汗

夏季不宜进行大量的运动,不也要在炎热的情况下运动,可以选择在比较凉爽的时候进行,例如早晨或是傍晚时候。可以选择在公园、庭院、湖边或是河边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也可以选择森林等地方。

运动要选择比较轻松的项目,不要太过剧烈,例如慢跑、散步、气功、太极拳等就不错。运动的幅度不要太大,流汗不宜过多,流汗过多容易出现头昏胸闷、心慌,恶心甚至是昏迷。流汗后要及时补充人体的水分和盐分,可以适当的饮用淡盐水和绿豆汤。运动完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否则容易引起身体的不是。

2.夏至养生注意事项 夏至怎么养生

1.夏至养生先养心

中医专家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2.夏至养生须防暑

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天气热,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在高温作业场所,企业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工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合理调配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

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下休息,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上和颈部,然后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3.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4.运动养生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5.起居养生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6.夏至养生念好“三字经”

6月21日,夏至。酷暑来了,饮食自然不能再按秋冬“菜单”来,否则很可能造成部分营养成分不足和失衡,进而影响正常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等生理机能,引发疾病。专家表示:“念好‘均、碱、水’这三字诀就好办了!

3.夏至怎样养生

夏至养生注意这几个事项 1、夏至养生先养心 中医专家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

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2、夏至养生之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3、夏至养生之运动养生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4、夏至养生之起居养生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

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5、夏至养生念好“三字经” 夏至来了,饮食自然不能再按秋冬“菜单”来,否则很可能造成部分营养成分不足和失衡,进而影响正常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等生理机能,引发疾病。

专家表示:“念好‘均、碱、水’这三字诀就好办了! 6、夏至养生须防暑 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

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

4.夏至如何养生

夏至如何养生: 夏季天气炎热,人易疲倦,人体胃肠也易受暑热的刺激,功能相对减弱,食欲欠佳. 夏季人体对睡眠的需求不同于冬春,适宜晚睡早起,午餐后安排40分钟左右午休,同时注意防蚊虫叮咬。

盛夏紫外线强度大,进行室外工作和活动时,尽量避开烈日炽热的正午,携带一些凉茶、藿香正气液等清凉解暑物品,以防不慎中暑。出行提前半小时涂好防晒品,接触阳光时戴上太阳镜、撑防晒伞以免紫外线灼伤。

同时,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氧耗量大,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并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

运动过程中及运动结束后可多饮淡盐开水、绿豆汤,禁大量冷饮,以免胃肠道痉挛。运动后应稍事休息再用温水洗澡,切忌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以免体表扩张的血管骤然收缩损伤心脑血管系统。

冷水刺激扩张的毛孔骤然收缩,身体的热量散发不出,也易致中暑。 夏季出汗多,饮水也多,胃酸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再加上贪吃生冷食物,以至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不佳,因此夏季饮食宜清淡,多温热熟食、少冷饮生食。

天热人体代谢增强,营养消耗增加,必须加强蛋白质的补充,不可贪吃凉菜、蔬果而偏废谷物、肉食、牛奶、禽蛋类的摄入。 此外,一年四季均应适当吃些苦味的食物,而夏季尤为适宜,尤其是夏至过后,盛夏来临之际。

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夏季吃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

但要适量,否则伤胃。 如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有清热利湿、平肝凉血的作用。

经常食用,对咳嗽多痰、牙痛、眼肿者具有较好的辅助疗效。此外,芹菜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

如丝瓜,性味甘苦,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功效。丝瓜清凉微寒,瓜肉鲜嫩,做汤或炒肉均可,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

如莴笋,具有清热化痰、泻火解毒、利气宽胸的作用,对儿童来说,还能起到帮助长牙、换牙的作用。 营养专家还提醒说,夏季人们出汗较多,不妨喝点带苦味的饮料,啤酒、绿茶、苦丁茶都是不错的选择。

养生专家提醒说,为防止“中暑”,要保持乐观情绪,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静;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食物;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居室要通风,要有充足的睡眠;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冷处理,以消除苦闷,维护良好的情绪。

5.夏至如何养生

炎热的夏季已经到来,同时雨水增多。

专家称,夏至后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

炎热汗多,营养消耗大 刚进入5月,天气就热得让人有点无所适从,一些疾病随之而来。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

同时,天气炎热又影响着人的食欲,除注意饮食清洁和清淡为主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夏日烦躁跟“心”有关 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觉浑身不适,想刻意进行调整,却日益萎靡不振、郁郁寡欢。

专家认为,这跟心脏的承受度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

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大家,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此时不仅是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

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自我调节、笑口常开。 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

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1、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新鲜果蔬;2、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

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3、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冰箱内取出食品别急吃 随着天气转热,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

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 专家指出,这种痉挛性腹痛是由于吃了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

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导致生理功能失调。预防的简单方法是,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注意。

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立夏”时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夏季正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午间时分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 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

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6.夏至养生要注意什么

夏至气候特点

“夏至”时值阳历6月下半月,农历五月下半月。“夏至”是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古书《二十四节气解》说:“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偏北,直射北回归线,即北纬23°30′,在我国约广州、南宁一线。这一天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角最高,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是北半球接受太阳热量最多的时候,各地气温急骤增高。不过因为地面和地球大气接受太阳热量有一个积累阶段,所以这时还不到最热的时候,再过半个月至一个月,热量达到最大,平均气温达到最高。

“夏至”节,雨量增加。我国的主要降雨地区仍在江淮流域。有时暖湿空气抵达华北,冷暖空气相遇,午后到夜间时常出现雷雨、大风,有时甚至产生冰雹。“夏至”末期,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华北大地由南至北开始进入雨季。

夏至与养生

6月21日为廿四节气的“夏至”。至,是极的意阴,是日影长到终极的意思,这天昼最长而夜最短。《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曰:“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气候特点

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节后,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在此期间内气温继续升高,并在夏至后的第3庚日就进入伏天。伏天也称三伏,为一年最热的日子,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二伏和末伏。

在我们南方因前两个节气“小满”和“芒种”均为雨量最多之时,现炎热起来,上则烈日射照厉害,下因水分蒸发猛烈,如广东人所说的“上晒下蒸”,这种气候是最难受的,如其地方谚说:“夏至狗,天公走。”意思是禽兽都面对这样的气温走投无路。

夏至的养生

从中医理论上来说,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日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养生论》对炎炎夏日有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盐味以补心。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不可过食冷食瓜果,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及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起是真正的炎热到来,出汗量远远大如其他节气。中医认为汗液为津液所化,血液唾液同出一源,所以有“血汗同源”之说,而血液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言。夏至与心气相通,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而不,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因”四季养生学说。《素问·六节藏象论》具体说到:“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阳,逢于夏气。”所谓“心通于夏气”,是说人的心脏与夏相应心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行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因此为更好地在从夏季这节气的整个炎热的夏日应用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养心的汤品有圆肉柏子仁炖猪心、田七薤白鲜鱼汤、燕窝煲鸭心;祛湿的汤品宜田贯草猪小汤、绵茵陈蜜枣煲鲫鱼汤、鸡骨草猪横利汤、消暑的汤品可用荷叶西瓜皮海蜇汤、薏米冬瓜荷叶猪骨汤、崩大碗煲猪月展汤。

美容院夏至养生专业知识-编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