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帮忙整理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合并同类项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

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

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解方程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

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

完全平方公式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

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完全平方公式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

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解一元一次方程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算了。

解一元一次方程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

因式分解与乘法和差化积是乘法,乘法本身是运算。积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运算。

因式分解两式平方符号异,因式分解你别怕。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两式平方符号同,底积2倍坐中央。因式分解能与否,符号上面有文章。

同和异差先平方,还要加上正负号。同正则正负就负,异则需添幂符号。

因式分解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重组无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

同式相乘若出现,乘方表示要记住。【注】 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因式分解一提二套三分组,叉乘求根也上数。

五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对症下药稳又准,连乘结果是基础。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两种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尝试。

比和比例两数相除也叫比,两比相等叫比例。外项积等内项积,等积可化八比例。

分别交换内外项,统统都要叫更比。同时交换内外项,便要称其为反比。

前后项和比后项,比值不变叫合比。前后项差比后项,组成比例是分比。

两项和比两项差,比值相等合分比。前项和比后项和,比值不变叫等比。

解比例外项积等内项积,列出方程并解之。求比值由已知去求比值,多种途径可利用。

活用比例七性质,变量替换也走红。消元也是好办法,殊途同归会变通。

正比例与反比例商定变量成正比,积定变量成反比。正比例与反比例变化过程商一定,两个变量成正比。

变化过程积一定,两个变量成反比。判断四数成比例四数是否成比例,递增递减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数一定成比例。判断四式成比例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幂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式便可成比例。比例中项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会遇到。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少不了。比例中项很重要,多种场合会碰到。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有不少。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出现了。

同数平方等异积,比例中项无处逃。根式与无理式表示方根代数式,都可称其为根式。

根式异于无理式,被开方式无限制。被开方式有字母,才能称为无理式。

无理式都是根式,区分它们有标志。被开方式有字母,又可称为无理式。

求定义域求定义域有讲究,四项原则须留意。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指是分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幂。限制条件不唯一,满足多个不等式。

求定义域要过关,四项原则须注意。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分数指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幂。限制条件不唯一,不等式组求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军营里没老没少。

(大小小大就是它)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首先化成一般式,构造函数第二站。

判别式值若非负,曲线横轴有交点。A正开口它向上,大于零则取两边。

代数式若小于零,解集交点数之间。方程若无实数根,口上大零解为全。

小于零将没有解,开口向下正相反。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异号两个平方项,因式分解有办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两平方项在两端,底积2倍在中部。

同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分成两底差平方,方正倍积要为负。

两边为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积2倍在中路。

三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分成两底差平方,两端为正倍积负。

两边若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要用公式。

2.上海初中数学那些知识点比较重要

第一章 实数

★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1;a>1时,1/a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3.谁能帮忙整理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

我是西安人,但我希望能帮你.

你可按以下网络图整理

(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

代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 |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 方程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 |

初中数学 (二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___|

变量之间关系 —–|

一次函数 | 函数初步

二次函数与曲线—–|

可能性与概率————————–|

( 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 | 概率

随机事件—————————| |

因式分解

统计学初步

不定方程

——————————————————————- (点.线.面)—————| (直角坐标系)

(平行线.相交线) | (极坐标系) |

(四边形.) |

(三角形) | 几何

(圆) |

(相似形与全等形)—— |

数(负数.正数.0—有理数. 无理数—实数)

4.上海初中数学那些知识点比较重要

第一章 实数

★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1;a>1时,1/a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5.上海初中数学函数与分析知识点都有哪些

函数及其图像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在x轴上纵坐标为0 , 在y轴上横坐标为, 原点坐标为(0,0)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相等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轴、y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1)到x轴的距离等于 (2)到y轴的距离等于 (3)到原点的距离等于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的三种表示法(1)解析法(2)列表法(3)图像法3、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4、自变量取值范围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b为0时,(k为常数,k0)。

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2、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3、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一般地,正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一次函数的性质,,一般地,一次函数有下列性质:(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5、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数k。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数k和b。

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6、设两条直线分别为,: : 若且。

若7、平移:上加下减,左加右减。8、较点坐标求法:联立方程组五、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 或xy=k的形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增大。(3) 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4)图像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5)图像上任意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矩形面积等于|k|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六、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y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3、二次函数的性质:(1)a>0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是x=,顶点坐标是(,);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抛物线有最低点,当x=时,y有最小值,(2) a<0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是x=,顶点坐标是(,);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抛物线有最高点,当x=时,y有最大值,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1)一般式:(2)顶点式:(3)两根式:5、抛物线中,的作用:表示开口方向:>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与对称轴有关:对称轴为x=,a与b左同右异表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0,)6、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其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

因此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在二次函数中表示图像与x轴是否有交点。当>0时,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0时,图像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0时,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

7、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1)公式法:顶点是,对称轴是直线. (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的形式,得到顶点为(,),对称轴是直线.8、平移:可以由平移得到。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6.求初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要详细要快求初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要详细b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知识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3、代数式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整式与分式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AM AN=A(M 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B、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

7.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

我只能给你总结一些知识点,见谅见谅 初中的数学主要是分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两者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代数略大于几何(我不知道你是哪里的人,反正在我们江苏省泰州市的中考中是这样的)。

代数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理数的运算,主要讲有理数的三级运算(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在这里要注意数字和字母的符号意识,就是,不要受小学数字的影响,一看见字母就不会做题了。 2,整式的三级运算,注意符号意识的培养,还有就是因式分解,这和整式的乘法是互换的,注意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形用。

3,方程,会一元一次、二元一次、三元一次、一元二次四种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记住,方程是一种方法,是一种解题的手段。 4,函数,会识别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记住他们的特征,要会根据条件来应用。

尤其要注意二次函数,这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应用题里会拿它来出一道难题的 几何主要有以下几点:1,识别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你应该非常熟悉。

2,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个考察你的空间想象的能力,多做一些题。 3,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要会证明,注意要有完整的过程和严密的步骤,背过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和证明相似的四种方法;还有像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黄金三角形的性质,要会应用,这在证明题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4,四边形,把握好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和梯形的概念,选择体里会拿着它们之间的微小差异而大做文章,注意它们的判定和性质,证明题里也会考到。 5,圆,我这里没有细学,因为这里不是我们中考的重点,但是圆的难度会很大,它的知识点很多、很碎,圆的难题就是由许许多多细小的点构成的。

以上就是我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总结,不过,这毕竟是我的东西,我是个高中生,初中的课本我也有一段时间没碰过了,有遗漏之处,就要靠你的努力了(不好意思,题目我也没有) 易错题型你可以看看”天骄之路”丛书或上网搜索,最好是向老师要一点资料。

8.求初中数学所有的知识点归纳和解题方法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 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

上海初中数学专业知识点-编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