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合同注意咬文嚼字

装修合同里,会有很多细节的文字,让人看着云里雾里。比如橱柜合同中的“米”和“延米”,大部分人搞不明白“延米”是什么。注意,延米价不等于完整的橱柜装修价格。

举个例子:

1000块钱一延米橱柜,包括吊柜+地柜,3米都做满了,就是3000块钱。

但一般家庭吊柜做得少,地柜做得多,那就按几几开。同样是3米柜子没做满,如定制2米吊柜+3米地柜,不同的几几开,总价不一样。

如二八开,即吊柜单价是每延米报价的20%,地柜单价是每延米报价的80%。

吊柜=1000×20%×2=400元,地柜=1000×80%×3=2400元,那么橱柜总价=2800元。

如三七开,吊柜=1000×30%×2=600元,地柜=1000×70%×3=2100元,那么橱柜总价=2700元。

如四六开,吊柜=1000×40%×2=800元,地柜=1000×60%×3=1800元,那么橱柜总价=2600元。

2、警惕口头协议,建议体现在合同上

口头上的协议,没有什么法律依据,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书面合同上。看装修合同,和口头上表达的是否一致。

3、分阶段的付款方式

涉及到钱的问题都要仔细查看,装修合同中会对付款方式有约定,通常是分阶段付款。

像第1次付款在门店签订合同时支付55%;第2次付款在工程过半时付35%(水电验收等隐蔽工程时);第3次付款在全屋验收时付剩余的10%款项。这样的付款方式,其实对业主是不利的。如果在施工过半,业主手上拿的款项越多,对业主来说越有话语权。

而这种付款方式就比较好,首付30%,中期验收合格支付30%,木工、铺砖完后支付20%,最后验收合格支付15%,一年保修期后再付5%。

4、主辅材等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以假乱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装修的全包或半包工程中。装修前,客户会在合同中规定品牌、规格,但在一些小电器上,比如说要某牌子的烟灶、瓷砖等,一些装修公司就会以次充好,同品牌拿低端的型号。

建议在合同中,每类主辅材,都要写清楚品牌、型号、数量等具体信息。

5、工艺模糊不清,建议将施工工艺细节具体化

装修公司或工头报价,经常忽略工艺说明。比如同样做吊顶,同样刷乳胶漆,同样刮腻子,但如果施工细节没有体现在合同里,那后面同样可能会产生一些纠纷。建议在装修合同中,写清楚使用什么材料、什么规则、什么等级的,避免日后麻烦。

比如做卫生间防水,不注明工艺,有些师傅就只上下涂刷了两层,后期容易受潮,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返工。而专业的装修公司,会注明施工工艺,譬如采用交叉涂刷工艺,墙面涂刷刚性防水,地面满刷柔性防水,墙地面交接处反高处理。施工工艺一目了然,装修更放心。

6、增项、减项未写入合同中

在签合同前,要弄清自己所需的材料、施工流程及服务项目,检查报价单所列项目的名称、材料、数量、做法、单价、总价,并要求设计师提供“材料合格证书”报表。一定需要注明增项、减项等有关事宜,作为合同附件。

对装修公司提供的设计方案和预算报价,签合同前要做好核对。未标明、不理解的收费,要提出疑问,并让装修公司在合同中写清楚收费的原因。

不然,有些装修公司或游击队,在施工过随意增项加价,容易扯皮。若不同意就停工、或拖延工期等。

7、多报工料,造成建材浪费

多报工料的情况,多出现在只算人工费的项目中。选择清包业务的业主,装修公司主要在材料的计算上下功夫。

另外工程完工后的保修期,也要在合同上标明。如水电隐蔽工程的保修期5年,宅配结构2年质保等等。

8、条款歧义,特别要注意模棱两可的词

在合同条款中,装修公司经常会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句。比如在合同条款中注明:装修中如果原品牌材料没货时,方可临时更换相同型号的材料。这个“同”是同质量的,还是同类材料的,没有写清楚,就属于猫腻,为后期的以假乱真布下的陷阱。

因此,签订装修合同前期,一定要通过多次的沟通了解这家公司的实力,这家公司是否重视口碑,这家公司的服务响应是否够快,了解装修公司的设计团队、施工流程和装修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