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师考试 一般都考哪些方面
笔试 : 综合知识与专业知识 面试 : 技能测试与教学能力测试《综合素质》:这一科目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幼师的职业理念,即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让他们熟知教育法律法规的必要性,明白幼师职业道德规范所在。《保教知识与能力》: 《保教知识与能力》则是让学生能以学前儿童为主,让考生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幼儿心理、身体动作、情绪情感、个性等发展。
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于幼儿教育、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生活知道、生活教育、安全工作、游戏活动等方面有充分的理解。普通话:幼儿园要求是二乙等级以上,中小学英语、语文学科教师要求是二甲等级,其他都是二乙等级即可。
可以在省市区县的语言等级考试中心考取,普通话证书是终生有效的。教育学、心理学:这两科要注意的就是要把基础知识牢记,很多考题都是理论性的。
可以找一些历年考题做,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看哪些知识点出现最多。说课:如果是非师范专业,还要考说课,又称为试讲。
需要现场写教案,现场说课。教案的编写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可以在网上找教案模仿,说课时要注意,言语适当,表情适宜,肢体语言配合好,语气音量要得当。
综合面试:这一环节考核内容包括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交流沟通、思维品质、技能技巧等。是一个综合性的面试过程。
考官还会问一些问题,比如:你的学生不爱学习怎么办?你不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我的学生当面指出你的错误怎么办?技能包括:唱歌、跳舞、画画、钢琴、讲故事等。
2.学前教育分类考试考什么
学前教育专业需要考的证书有:
1.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是证明应试人普通话水平有效凭证,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一印制。教师和大学生为二级以上水平。
考试内容: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排除轻声、儿化音节)
2.读双音节词语50个
3.朗读从《测试大纲》第五部分朗读材料(1-50号)中任选。
4.判断测试
5.说话
考试时间: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是一年两次,全国统一的,具体安排看当地政策。上半年是约3月报名,约5月考试。下半年是约9月报名,约12月考试。
2.幼师资格证。幼师资格证是幼儿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业时领取幼师资格证。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
考试科目:考试分为两科《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考试时间:每年4月中和10月中可以申请教师资格证,然后等待评审通知,7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3.幼教的专业知识有哪些
1. 幼教的专业知识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声乐,舞蹈,视唱练耳,钢琴,即兴伴奏,乐理等。
2.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年龄阶段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国的学前教育学研究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3~6岁幼儿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原则、学前教育学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学前家庭教育的要求和内容。
3. 学前年龄阶段的划分在各国是不同的,有的国家为 2~5、6岁,也有的国家为初生到5、6岁或7岁。
4. 3岁前是儿童身心发展比较重要的阶段,与3~6岁儿童教育有密切联系,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把两者统称为学前教育较为恰当。
5.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6. 学前心理学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即0-6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7. 《学前心理学》内容简介:心理学是自20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学科之一,它对现代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著述,为人们更好地抚养、教育儿童提供了重要的和有价值的建议。作为幼儿园教师,着重了解学龄前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特征,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
8. 在《学前心理学》编写时,编者试图将有关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知识尽可能以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希望对幼儿教师有所帮助。
9. 《学前卫生学》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人体的基本概况;第二章阐明人体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叙述学前儿童各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特点和保育要点;第三章介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的划分,重点叙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评价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及测量方法;第四章阐述了学前儿童生活制度及保健制度;第五章讨论了有关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及学前儿童营养需求的相关常识,提出学前儿童合理的膳食制度及饮食卫生要求;第六章介绍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具体介绍了几种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第七章重点叙述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简单介绍学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其他常见病的有关知识以及常用的护理技术;第八章阐述了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10. 本书是五年制幼儿师范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用教材,也可作为幼儿教师培训教材,并适合从事幼教专业的人员及学前儿童家长学习、参考。
4.求助,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汇总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一)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二)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对幼儿的研究 (二)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三)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
(一)普遍性目标取向——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
(二)行为目标取向——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而然的生成。 (四)表现性目标取向——指每个幼儿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 五、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纲要》:第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第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第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目的性原则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目标来选择。 (二)适宜性原则
一是适应需要,二是促进发展。 (三)生活化原则
生活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最理想的场所、最便捷的方式。 (四)兴趣性原则 (五)基础性原则 (六)逻辑性原则
六、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法 (一)基本方法 1、逻辑组织法
是指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 2、心理组织法
根据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以适应学习者需要的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 (二)常用方法 1、纵向组织法
以先后顺序排列内容,是螺旋递进式的。
2、横向组织法
使课程内容和儿童已有的经验连为一体。 七、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 (一)忠实取向
指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二)相互适应取向
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和班级、小组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三)课程创生取向
把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
八、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别活动
九、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
(一)从评价的功能和进行的时间划分 1、形成性评价 2、终结性评价 (二)从评价方法划分 1、定性评价 2、定量评价
(三)评价主体的不同 1、内部评价 2、外部评价
(四)评价对象的范围 1、整体评价 2、局部评价 3、单纯评价
十、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一)目标评价模式——泰勒 (二)差距评价模式——普洛沃斯 (三)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 (四)外观评价模式——斯塔克 (五)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