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欧洲掀桌子了!
曾经对外宣称要在2035年,将全部燃油车替换成电车的欧洲,突然撤销了这个计划。
而老牌车企B.BA,也毫无例外来了一场急刹车。
国人普通人眼中的豪车天花板,三叉星徽的奔驰原本是要在2030年的时候,实现100%的电车销售。
而且,奔驰并不是嘴上说说,是付诸了实际行动的。
目前奔驰在售的车型中,EQ系列的电车,以及此前和比亚迪合作的腾势车型,都在印证着奔驰想要走向油改电的汽车革命。
而奥迪则是雷声大雨点小,一直对外宣称奥迪将要停止生产现有的全部燃油车,直接全力研发新型的奥迪电车。
但目前为止,除了e-tron这个系列是纯电一外,奥迪去年和上汽合作以后,生产的却是A7L这款燃油车作为主力车型进行销售。
至于宝马,和奥迪就是相反的两个极端。
倒是没见宝马喊出什么响亮的口号,但是旗下i系列电车,已经应用在了宝马全部的主力车型上。
例如说i3、iX3、iX5等。
按理说,欧洲地形狭小,例如荷兰、意大利这些国家,甚至开车一天就能逛上一个来回,应该更加适合电车的优势。
完全没有里程上,和用电量上的焦虑,为啥欧洲却要放弃油改电这个计划呢?
02
有人说,是因为中国的电车太厉害了,无论是蔚小理,还是后来的吉利和比亚迪,把电车能够优化的路,都给堵死了。
无论是从核心电池技术,还是外观以及内饰里的冰箱彩电大沙发。
中国的电车市场不仅卷死了国内的车企同行们,也让国外的车企们无路可走了。
这的确是欧洲放弃电车计划的原因之一,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同样让欧洲束手无策。
那就是,如何取舍?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欧洲占据着燃油车的先天优势,导致中国在将近40多年的时间里,只能以“合资车”的方式,悄悄的发展着自己的国产汽车。
但结果大家也都显而易见,只要国产汽车稍有起色,合资车就会立马降价。
一来原本合资车就有溢价权,稍微的让价,也只是让他们少赚一点,甚至比牛肉方便面的牛肉还要少的夸张,别说一层皮了,甚至连根毛都不会掉。
二来真要继续死磕打价格战,合资车凭借雄厚的资本,时间只要一长,国产车就扛不住了。
一个新生儿,哪怕是个百年一遇的天才,也绝对打不过一个血气方刚的成年人。
三来就是先天的品牌优势了,合资车只要随便搜集一些黑料,炒作一下舆论,国产车立马就会被口诛笔伐。
毕竟,闭门造车出来的东西,难免不会有瑕疵。
合资车企们都不需要捏造事实,就是把这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给无限放大,国产车企们也只能关门倒闭了。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今欧洲老牌车企们,输也输在了燃油车的成熟上。
03
看过武侠小说的都知道,基本上都有“洗髓”这个桥段。
有点类似于《葵花宝典》,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而欧洲的老牌车企们,恰恰就和武侠小说里的高手们一样。
虽然凭借着燃油车大杀四方,但眼看着中国的电车厚积薄发,大有取代的意思,自然就想分一杯羹,也去学一学。
而且,在欧洲车企们看来,无论是电车还是油车,始终都是一个车。
凭借着厚厚的家底,不说短时间内超越中国的电车,至少能够并驾齐驱吧。
但现实狠狠给了欧洲车企们一个嘴巴子。
一开始,包括奔驰宝马在内,走了一条中国以前走过的老路,那就是油电混合。
当时宣传的口号也是吸引了无数人,既能烧油,又能用电,烧油的时候供电,没油了可以用电。
于是问题就来了。
首先,因为需要安装电力系统的原因,这些油电混合的车子,就必须把动力给阉割了。
很简单的道理,在车型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只能用牺牲发动机的情况下,去强行塞进去一套电力系统。
这样一来,原本4缸的汽车,可能就要变为3缸了,原本200匹的动力,直接缩水到了160匹左右了。
当然,对于不经常跑高速的车主们来说,这个问题还不是那么的急迫。
但是,新的问题,却成了油电混合最致命的弱点。
那就是,既不省油,也不省电。
咱就不说油箱是不是要给电池让空间,油电混合的逻辑,就是烧油供电。
也就是说,原本一箱油,只需要给发动机供能,大概能跑4、5天。
但是,油电混合之后,除了给发动机,还需要给发电机供能。
一箱油需要给两个大爷输出能量,油箱容积还变小了,以前的4、5天,直接腰斩到了1、2天。
有人会问,不是还有电机吗?
这就是最为离谱的地方,油电混合为啥是油在前,就是因为需要保证油车的基本配置。
换句话说,这个电是强行安插进来的,它最大的作用,除了能上绿牌,恐怕就是帮你送到最近的加油站了。
曾经老婆的领导就买了一台宝马5系的混动车型,才开了一月就想卖了。
结果一打听,50多万买的,转手就要亏上15万,只能默默砸在手里了。
没错,保值率,其实同样也是滑铁卢之一。
至于为啥咱们的理想可以做到完美平衡呢?
一是车型够大,所以能够平衡的塞下两套系统。
二是增程,虽然这套系统曾经被淘汰过,也被很多人诟病小马拉大车。
但人家的定位很准啊,就是家庭用车,而且是中产以上家庭的第二台车。
买这个车的人,最远开到的地方,一般都是市区到郊外的别墅。
无论动力怎么样,只要路况好,一切缺点都将不复存在。
04
吃过油电混合这个大亏之后,欧洲车企们学聪明了,知道需要放手一搏,全力主攻纯电车型了。
于是乎,最大的矛盾点就来了。
欧洲车企们不敢All in!
为啥奥迪敢喊出停止研发和生产燃油车,全力开发电车?
因为人家家大业大啊,除了奥迪,人家还有大众这个基本盘维持着。
而且,在B.BA里,奥迪原本就是边缘淘汰的末位,甚至在欧洲只认B.B.B,也就是奔驰、宝马、保时捷。
所以,奥迪才有放弃燃油车,一头扎进电车的条件。
反观奔驰和宝马,只要稍微降价,就能收获一个非常满意的销量。
你让他们放弃这个捞钱的舒适区,转而去和中国已经日益完善的电车车企们硬碰硬。
老实讲,谁都不敢背这口锅啊。
赢了,你也就是集团总裁,输了,可就要扫地出门了。
况且,一旦欧洲车企们真的下血本去研发电车,那现有的燃油车工厂以及生产线,还有海量的员工和技术,都将面临着非常残酷的取舍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前面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反观咱们的车企,传统燃油车本就起步晚,也没啥核心的技术,更没有拿得出手的竞争优势。
而这些原本的缺点,恰恰成为了现在可以全力All in电车的优点!
换句话说,国内的车企们,比奥迪还能更加果断的放弃燃油车,改行电车。
05
至于让欧洲放弃电车的另外一个核心原因,就是中国的电车品牌即将迎来最终的决战!
威马和高合的破产,宣告了中国电车即将迎来大洗牌,成王败寇也即将迎来大结局。
谁的优势多,谁的价格低,谁的产业链更加完整,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赢者通吃,接下来的一两年里,中国的各家电车品牌,势必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和压箱底的绝活都给使出来。
中国的神仙们都在斗法了,你让欧洲这些小卡拉米们,哪里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称雷军这个时候入局电车,是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败笔之一。
小米电车的未来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那不用多想,欧洲的电车就要画上一个大大的句号。
不是欧洲放弃了电车,而是中国打服了欧洲的电车。
至于有人担心欧美会抵制中国的电车出口,会不会影响未来的车圈格局。
大哥,中国这么大的市场都还没吃完呢,你替欧洲人急什么?
当一台售价只要3万,换算过去只要几千的剁椒鱼头摆在欧洲,你觉得欧洲百姓不会向价格屈服?
哪怕真的不要脸,禁止咱们进口。
难道咱们就不会和欧洲合资?
魔法打败魔法,利益终将打败利益!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