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 尹清露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深空未来《8K极致精选》

展览时间:3月1日-4月30日

展览地点:西岸美术馆·B1多功能厅

门票:198元-388元

意外本身,才是最能够鼓舞我的事 | 3月沪京展览推荐-编程日记

8K是迄今为止最接近人眼真实视觉的超高清视频技术,其分辨率达7680×4320约3300万像素,是4K分辨率的四倍,是2K(HD1080p)的16倍。除了分辨率外,8K还意味着在色彩(可达12bit 687亿种色彩显示)和帧率(可达120帧/秒)上的大幅提升,从而提供迄今为止最具真实感、立体感和临场感的视频体验。这一技术也因此给予我们欣赏与理解艺术一种全新的方式。

2023年12月23日起,专为8K内容定制的多功能沉浸式体验空间“深空未来Deep Space”向公众开放。该空间突破性地将8K投影应用于三维立体空间之中,其投影区域从墙面延伸到地面,总投影面积约为250平方米,就好像把IMAX电影屏幕对折了一下。观众能够进入投影区域,近距离感受画面的每一个细节。“深空未来”与林茨电子艺术中心、蔡司、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英国广播公司、国家地理、CyArk、Scan Lab、Nohlah等机构有内容合作,目前已储备了超过1500条的8K标准内容,涵盖天文、地理、生物、历史、文化、旅游、艺术、体育等领域。2024年全年,“深空未来”将以展映演出季的方式,向观众逐一呈现这些8K内容。目前正在放映的内容为《8K极致精选》《太空遨游》《最后的晚餐》《消失中的城市》。

如果你是第一次体验8K沉浸式体验空间,推荐你从《8K极致精选》开始。这里集锦了“深空未来”资源库中最具代表性和视觉震撼力的内容,还囊括了首个展演季其他三大主题的精彩片段。你将看到动感绚丽的抽象艺术;在银河系中遨游,细数“立体的”星座;跟随彼得·勃鲁盖尔笔下工人的足迹,一步步登上巴别塔,端详在真实油画前裸眼难以看到的各种细节;见证太阳风暴的炽烈……一位“领航员”将用肢体表演和旁边将这一系列视觉奇观串联成故事,进一步模糊了艺术和剧场的边界。

放映计划

展览时间:3月9日-4月14日

展览地点:START星美术馆

门票:40元(学生票)/60元(常规票)

意外本身,才是最能够鼓舞我的事 | 3月沪京展览推荐-编程日记

“放映计划I”是星美术馆长期放映计划的第一篇,未来每年星美术馆将以“放映计划”作为年度开篇,系统性地梳理国际影像艺术的历史性线索以及当下发生的艺术家创作成就。“放映计划I”以研究学者随机推荐抽取的方式,呈现21位来自中国、瑞士、美国、德国、新加坡等不同区域不同世代的艺术家作品。

观众会发现,现场的文字说明很少,策展方显然希望观众能够不带任何预设地进入每一件影像作品,得出自己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览除了囊括了亚历克斯·达·科特(Alex Da Corte)、刘窗、沙赫瑞亚尔·纳沙特(Shahryar Nashat)、瑞秋·罗斯(Rachel Rose)、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之外,也推出了新锐艺术家的创作。

比如出生于1991年的梁宇珏为本次展览带来了单频影像作品《绿汤》,“绿汤”是一些科学家给发生了水华现象的水体所起的昵称,“绿”来自蓝藻这一古老的微生物。作品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出发,探讨了蓝藻的消费史——从三百多年的阿兹特克人对蓝藻食用功能的发现,到健康意识强烈的消费者眼中的“超级食品”(Super Food),再到太空旅行的潜在膳食补充剂——指出文明发展、科技进步下,规避疾病、延缓死亡依然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视频中,艺术家以文字解说板推拉进入和离开镜头的方式为作品增加了一丝舞台戏剧感和复古趣味。

石至莹:东方故事集

展览时间:3月22日-6月16日

展览地点:余德耀美术馆

门票:50元

意外本身,才是最能够鼓舞我的事 | 3月沪京展览推荐-编程日记

本次展览的标题来自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东方故事集》。其中有一个关于画家的故事与本次展览构成了一个有趣的互文:故事中的画家在生死关头依然沉浸于自己的绘画世界中。“他画啊画啊,画中的大海漫过了皇宫大殿,”画家的朋友划着船来到他身边,说:“出发吧,去那波涛之外的国度。”石至莹画石头、玻璃珠、海浪、万神殿、金字塔和敦煌造像。在她的笔下,坚硬的石头变得柔软,流动无形的海浪变得锋利,万神殿与金字塔遥相呼应,饱经风霜的敦煌造像变得可爱温柔。

策展人沈奇岚如此阐释:“本次‘东方故事集’所呈现的,是石至莹如何理解线条、色形、重量、造像与物性。她邀请各位观众进入这个轻盈又丰富的世界,从任何一幅画开始,从任何一块石头进入。在叙事与非叙事之间,在虚和实之间,在心灵与想象之间,每一位观众都将收获属于自己的东方故事。石至莹笔下的世界与灵光,构成了这一次的东方故事集。她以自己独到的探索,展示了如何锤炼意识的品质,并在画布上让观众感受到这份品质。”

安妮·莫里斯:一线之隔

展览时间:3月23日-6月2日

展览地点:复星艺术中心

门票:38-100元

意外本身,才是最能够鼓舞我的事 | 3月沪京展览推荐-编程日记

“一线之望”是英国艺术家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在中国的首次大型机构个展,展出莫里斯自2012年以来的雕塑、挂毯和绘画创作,展览中还包括艺术家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壁画作品。对女性生命经验的关注、以织物为创作媒介、作品与家居环境的高度融合,这些特征让莫里斯的作品有着强烈的女性气质。即使你不了解这位艺术家、不知晓她的创作背景,也不影响你欣赏她的作品——她属于那种能为观众带来纯粹视觉愉悦的艺术家。

“堆叠”(Stacks,2018-2024)是莫里斯最具标志性的作品,陈列于复星艺术中心外的一件高达5.3米的彩色雕塑是她迄今为止创作的最高的作品。在图腾式的构图中,不规则的球体呈现出鲜艳变幻的色彩——薰衣草色、牛血红色、赭石色、紫罗兰色——它们彼此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仿佛悬浮在坍塌前的一瞬间。

对莫里斯来说,这些色彩斑斓、充满奇思妙想的结构体原本意味着“失去的形状”。2012年在一次不幸的流产经历后,沉浸在悲伤情绪中的莫里斯开始不断拼贴这些卵形图案,它们既指代卵子,也像怀孕时膨胀的肚子。随后,莫里斯使用泡沫雕刻这些形态,在上面附着石膏,并将一个个球体用钢制支架高高托起。在惯常经验中,幸福之感总是与上升的体验紧密相连,但堆叠的结果总需面临坠落的危险,源自个体经历的创伤暗示了人类共通的脆弱,不稳定的易碎之感象征着即将到来的命运。

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

展览时间:3月23日-6月23日

展览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门票:60-100元

意外本身,才是最能够鼓舞我的事 | 3月沪京展览推荐-编程日记

3月22日起,艺术家杉本博司在中国的首个重要机构个展“无尽的刹那”在UCCA展出,伦敦海沃德美术馆与之联合呈现,以11个系列、120余件作品对其自1974年至今的创作实践进行回顾与考察。此次展览汇集了其跨越摄影、装置和雕塑多领域的作品。

杉本博司于1970年代在纽约开启艺术生涯,彼时,摄影术的发展不过100余年,摄影能否作为艺术媒介的争论刚刚结束,而来自东方的杉本博司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在东亚传统文化、当代艺术与摄影技术之间寻找立足点。受到透视画的启发,杉本博司用老式大画幅相机拍摄博物馆内的人造景观,并通过光线调整和长时间曝光,最终创造出真假难辨的自然情境。于是,摄影从记录现实的工具转变为重构世界的媒介,也改变了人们对历史、时间的感知。正如展览标题“无尽的刹那”所示,本次展览希望通过杉本博司对摄影媒介的开创性思考,对时间、记忆与东亚佛教文化展开富有哲学和趣味性的探索。

展览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放电场”系列作为开端,杉本博司实验性地在不使用相机的情况下,用胶片直接捕捉电流能量瞬间的释放,为摄影拓展了新的可能性。“光学”系列则是杉本博司50年间创作的唯一彩色系列作品,受牛顿光学实验的启发,他用自己改良的三棱镜分解阳光,折射后再反射到墙上,通过记录人眼不可见的色彩变化,模糊了摄影与绘画的界限,也丰富了我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历经40余年拍摄的“剧院”系列则根据电影放映长度设定曝光时间,将上万帧镜头压缩为一张静止的图像,唤醒观者对屏幕背后所承载的时间记忆。此外,“海景”、“肖像”和“数理”系列展示了杉本博司拍摄的无人海景、杜莎夫人蜡像馆蜡像以及石膏教具,引导观众重新看待和思考这些日常的景物。最后,“佛之海”系列拍摄了位于日本京都三十三间堂中1001尊雕刻于13世纪的千手观音像,通过关闭荧光灯、拍下太阳初升时熠熠闪光的千尊塑像,艺术家重现了平安时代人们所看到的壮丽景象。

杉本博司提到此次展览时说:“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的美术馆中展出,最高兴之处莫过于能让我的作品和我不曾想象过的观众相遇。意外本身,才是最能够鼓舞我的事。”

托马斯·萨拉切诺:共生

展览时间:3月22日-8月18日

展览地点:红砖美术馆

门票:全价票150元、优待票120元、亲子票(一张全价票+一张优待票)230元

意外本身,才是最能够鼓舞我的事 | 3月沪京展览推荐-编程日记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生态问题的艺术家,出生于阿根廷、常驻柏林的托马斯·萨拉切诺集艺术家与科学家特质于一体,他的大型个展“共生”将于3月22日登陆红砖美术馆,展出近百件作品,这也是他近年来在亚洲地区最大规模的个展。

展览将会放映一部名为《与Pacha一起,飞入Aerocene》的纪录片,展现了艺术家与他创立的Aerocene社区,以及阿根廷北部某原住民社区之间的长期合作。这些社区致力于保护土地,抵抗全球北方国家为造电池而在当地盐滩开采锂资源的行为,这种开采导致了该地区的严重水污染。2020年,空气太阳能雕塑“Aerocene Pacha”仅利用太阳和空气升空,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可持续的飞行。这次飞行像是一次警示,它希望告诉观众:自500多年前的殖民化开始以来,全球北方的发展一直以牺牲全球南方为代价,而当下的能源转型正在对世界产生不平等的影响。

展览还将展出萨拉切诺的诸多装置作品。比如,《Aeroke》是一个不使用化石燃料的可持续飞行实验模型,模型的基础源于艺术家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合作向大气层上空发射的红外辐射气球,作品邀请观众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随风漂浮,生活在更公正平等的社会政治地理中,未来将会怎样?出现在展览海报上的是大型体验装置《算法·韵律》(Algo-r(h)i(y)thms),该作品将展览空间变成6800立方米的网状景观,并向观众发出“化身蜘蛛”的邀请,在一个放大的弦乐系统中,观众像蜘蛛一样穿梭于蜘蛛网,观看、触摸、聆听,在这个相互联系的网络中感知存在的片刻。该作品的雏形曾首次亮相于2009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哲学家、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将该作品描述为“塑造当今政治生态的有力尝试”。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闫士杰表示:“托马斯·萨拉切诺不断转换角色,从进入原住民社区田野调查的现场,到加强共同创作的精神,设计制造无化石燃料的太阳能雕塑;萨拉切诺更是一位思想的输出者,他联盟非人类的蜘蛛,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学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用他们共同的行动,发起对生物、大气层以及地球本身一种伦理上的承诺。”

境在苍穹寥廓中——蒋兆和艺术文献展

展览时间:3月16日—5月9日

展览地点:泰康美术馆 北京市朝阳区景辉街16号院1号楼泰康集团大厦1-2层

门票:35-69元

意外本身,才是最能够鼓舞我的事 | 3月沪京展览推荐-编程日记

你还记得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唐诗《登高》的那张配图《杜甫像》吗?当年,不少网友以形形色色的涂鸦对这幅作品进行“再创作”,一时风靡互联网。而这位杜甫经典形象的缔造者,就是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绘画艺术家蒋兆和。事实上,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名人形象都是经由蒋兆和之笔进入了公众视野,比如李白、陶渊明、苏东坡和白居易。

在蒋兆和诞辰120周年之际,泰康美术馆策划举办了蒋兆和艺术文献展,从“媒介”与“建制”这两个学术视角观察其创作脉络。展览聚焦蒋兆和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艺术创作与教学,汇集40余件作品及文献资料。展览主题来自蒋兆和晚年的自画像题识:“苍穹寥廓凌云鹤,四海波光浴彩虹,”画中的他面带微笑仰望苍穹,彷佛他亲身经历的中国沧桑巨变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蒋兆和16岁离开四川泸县老家到上海讨生活,从事了7年商品广告画和橱窗美术设计。从1920年到1936年,他在实践中不断吸收来自广告设计、时装设计、摄影、图案、素描、油画等不同媒介的表现技巧,并于1936年开始专注于中国水墨人物画,奉现实主义为圭臬,在继承传统国画“骨法用笔”的同时,吸收西画素描技法的科学元素探索国画素描方法。后来,蒋兆和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建设起了中国画造型基础课体系和水墨人物画教学体系,为新时代国画培养了一批人才。

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

展览时间:3月22日-7月31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2-13号展厅

门票:99元

意外本身,才是最能够鼓舞我的事 | 3月沪京展览推荐-编程日记

火,是可燃物能量释放的高温化学反应。人工火的制造和使用,则是人类文明形成之初的重要里程碑,正如恩格斯所说:“……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开始用火加工、制造工具,而陶器就是其中最古老的发明之一。陶器的常见用途是饮食、日用容器,后来,人类又用图案或纹饰装饰陶器,在器物上展现出不同的信仰、风俗、技术和审美,从而在世界各地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史前彩陶文化。

本次特展就是这样一个意在展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陶器的特展。“抟埴之工”意为与陶器制造相关的工种,语出中国先秦时期记录官营手工业规范和工艺的文献《周礼·考工记》。该展览的时间维度将跨越6000年,空间维度将包括古代亚欧大陆和古埃及,根据展品数量和来源地的分布情况,按区域划分为古代近东地区、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印度河流域文明、地中海区域、中亚的晚期彩陶、伊朗伊斯兰前期、东亚和东南亚7个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