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是能源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没有效益的产业是走不远的,储能就是要有效益才能高质量发展。”4月9日,宁德时代储能事业部CTO、储能欧洲业务部总裁许金梅在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发布会现场表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苗诗雨 摄
近年来,储能行业“内卷”加剧。一方面,企业降本压力增大,行业进入“大容量”产品比拼时代;另一方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储能系统也面临市场对产品安全、产品寿命提出的更高要求。平衡效益与研发投入,成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宁德时代通过发布“天恒”储能系统,展示了自身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据CNESA数据,2023年,储能电芯平均价格从年初的0.9元~1.0元/Wh下降至当年末的0.4元~0.5元/Wh;储能系统平均价格降至约0.8元/Wh,下降40%,同样接近腰斩。
伴随储能系统低价而来的,是储能电站系统的“故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信息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电化学储能系统全年计划停运769次,单次平均计划停运时长91.29小时;非计划停运1030次,单次平均非计划停运时长29.12小时。
从原因看,电池和PCS(变流器)问题成为非计划停运的主要原因。对于行业出现的情况,平安证券在相关研报中表示,这可能意味着国内大储前期低价低质竞争下产品质量无法完全保证,储能系统质量有待重视。
实际上,近年来,面对行业价格竞争的压力,储能市场甚至一度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景象。面对此情形,各家企业也开始纷纷寻求增效的新突破点。
纵观储能市场近年来推出的产品,“大容量”成为各家新产品的亮点。2024年全球储能行业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300+Ah大电芯、5兆瓦时储能系统是行业的主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苗诗雨 摄
4月9日,宁德时代发布了其储能新产品——“天恒”储能系统。根据官方介绍,“天恒”储能系统是集“5年零衰减,6.25兆瓦时、多维安全”于一体的产品。从尺寸看,“天恒”储能系统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能实现6.25兆瓦时级的能量,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30%,占地面积减少20%。
“目前部分储能系统设计寿命为10年,但实际使用寿命往往达不到(设计寿命),其中是储能单体循环与实际运行端存在折算力的问题。”提及储能当下发展情况,中国电力科学院的首席专家、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惠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国内权威机构统计,部分储能系统宣称的10年预期寿命,实际运行寿命不足3年就面临大面积退役;大多数储能企业对外称能够运行20~25年,产品循环寿命能超万次的产品,实际运行时表现也存在不及预期的情况。
而据许金梅介绍,宁德时代推出的“天恒”储能系统是全球首款5年零衰减且可大规模量产的储能系统。记者了解到,为攻克零衰减等技术,宁德时代在2020年提出了“极限制造”理念,针对“极高的质量要求、极复杂的工艺流程、极快的生产速度”三大挑战运用了七大智能制造技术。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储能产品向大电芯、大容量发展,储能产品质量出现的参差不齐情况,也让市场对储能系统的安全、耐久、长寿命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惠东也表示,大规模使用储能,(目前)还存在安全性问题,储能过往几年安全事故也常有。
而除了寿命问题,储能容量和功率的不断提升,也引发行业新的思考,“大容量”储能系统是否真的安全?
许金梅表示:“在宁德时代看来,储能安全只有零事故和灾难两个方向,储能作为复杂的系统,从电芯、电箱、集成、整体电池仓系统再到电站,每个层级的安全问题都会产生类似食物链的富集效应,层层累加,进而富集成巨大隐患和灾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梁枭 摄(资料图)
对此,许金梅介绍称,“天恒”储能系统在项目投运后,宁德时代将通过AI风险监测和智能预警不断地监控运行状态,利用PSA模型量化储能产品全生命周期失效概率。
而从电芯配置上看,“天恒”储能系统搭载了储能专用长寿命零衰减电芯L系列产品,实现了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超高能量密度430Wh/L,并且该系统的电芯单体失效率做到了PPB等级。
数据显示,2023年,宁德时代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占率达到40%,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储能业务也成为动力电池外,宁德时代的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方面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到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元。宁德时代方面也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为全球提供储能解决方案。
截至4月9日收盘,宁德时代(300750.SZ)报196元/股,涨幅为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