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唐俊
过去10年的新能源浪潮,改变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城市格局。
一些原本汽车工业不发达的城市,抓住机会大力发展新能源车,成为新的汽车主产地,例如深圳;而一些传统的汽车工业重镇反而与这波浪潮擦肩而过,汽车产业地位开始下滑,例如武汉。
最近两年,武汉开始重视新能源车发展,产量有所提升。2024年,武汉提出目标,计划新能源车产量突破50万辆,试图追赶那些“后起之秀”城市。
下滑
最近几年,武汉的汽车产量不断下滑。
武汉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是武汉汽车产量的最高峰,当年生产了189.8万辆汽车。之后产量便一路下降,到2022年只生产了134.6万辆,较高峰期下降了近30%。
2023年武汉汽车产量数据暂未公布,但是2023年1-11月,武汉规模以上汽车产量为110.58万辆。即使算上12月份的产量,2023全年武汉的汽车产量也难以超过2022年。
2017年至2022年间,中国整体的汽车产量也有所下降,但降幅只有6.9%。武汉的降幅远大于全国的降幅,最大的原因是没有跟上新能源车发展的步伐。
全国新能源车的产销占比在过去10年不断上升。2023年,全国汽车生产和销售量中,已有30%以上是新能源车,部分城市的新能源车产量已经超过百万辆。
2023年全国新能源车产量TOP 10城市中,深圳为178.6万辆、上海为128.7万辆、西安为98.4万辆,其次是合肥(74万)、长沙(72.7万)、常州(67.8万)、广州(65万)、重庆(50万)、柳州(47.7万)、郑州(31.6万)。
TOP 10名单中,没有传统汽车工业城市武汉的身影。
武汉未公布2023年的新能源车产量,但是官方信息显示,2022年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5万辆、江夏区新能源汽车产量4.61万辆,2023年武汉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7%。武汉的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经开区和江夏区,界面新闻根据前述数据估算,武汉2023年新能源车产量在29万辆左右,低于郑州。
2023年,深圳、常州、广州的新能源车产量比上一年翻倍,其中深圳一年时间就增加了90多万辆,并登顶“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合肥的产量几乎是上一年的4倍,郑州的产量几乎是上一年的3.5倍。与这些城市相比,武汉新能源车产量47%的增速也并不算高。
武汉的汽车产业主要依靠东风集团。反映到东风集团财务数据上,是录得自2005年底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东风集团财报显示,2023年股东应占亏损为39.96亿元,而上一年同期是盈利102.65亿元,利润下滑了143亿元。销量方面,东风集团已经连续五年下滑,从2018年的305.22万辆下滑到2023年的208.82万辆。
对于此次亏损,东风集团将主要原因归结为新能源业务投入加大以及合资业务受到市场压缩。东风集团虽推出了新能源品牌“岚图”,但销量并不高,2023年全年销量为5.06万辆,平均每月不足5000辆。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表示,虽然从全国来看,武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靠前,但是与自身相比已经有所增长,“要是没有新能源车的话,(武汉汽车产业)形势会更差”。
错过
湖北的汽车制造业起步较早,1969年原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就落地湖北十堰。后来第二汽车制造厂主要生产基地逐步转移到武汉,并在2003年正式将总部迁至武汉,同时更名为东风集团。
东风集团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省汽车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集群,吸引了大量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并诞生了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标致、东风英菲尼迪等合资品牌。
高峰时期,湖北全省的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广东、上海和吉林,这其中绝大分部都是在武汉生产的。武汉把自己称作“中国车谷”,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连续12年成为武汉第一大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009年,中国提出要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2013年政策全面铺开,汽车工业的走向被彻底改变。之后几年,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特斯拉中国、广汽埃安等企业纷纷开始量产,并借助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迅速占领市场。
上述企业分别在深圳、上海、广州、西安、合肥、常州、郑州等城市设立工厂,这些城市为了引入新能源车企业,常常会提供大量的优惠政策,甚至不少三四线城市也大力引进电池等相关产业。而武汉并没有加入这一场新能源“争夺战”中,似乎依靠东风集团发展足矣。
实际上,武汉早在“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中就提出,要将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重点,但后续数年并没有实质进展。2017年武汉出台政策推广新能源汽车,不过主要是在消费应用层面而非生产领域。
直到2019年,武汉出台《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开始将发展眼光放在生产层面,用真金白银补贴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也就是在2019年,东风集团旗下的新能源车品牌岚图汽车创立。
岚图汽车直到2021年才量产第一款车。2021年,吉利旗下路特斯科技落地武汉,但路斯特电动车定位豪华品牌,销量不高。同样是在2021年,小鹏汽车在武汉的工厂开工,规划产能为10万辆,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该工厂投产的消息。
从消费的角度看,武汉汽车同样错过了新能源车消费补贴力度最大的时候,这是市场和品牌培育的关键期。
由于新能源车发展速度慢,导致曾经辉煌的武汉汽车产业整体“落后”。
秦尊文对界面新闻分析,武汉深厚的汽车工业基础看上去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但实际上却影响了它的转型;燃油车企并没有向新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如此大的体量也很难快速调转方向。
“反而是深圳、西安这种燃油车规模小的城市,可以直接从零开始发展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 秦尊文说。
追赶
武汉显然已经意识到,新能源车是未来的产业大方向。
2024年武汉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汽车”一词共提及5次,而前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只有1-2次,透露出武汉想要加速发展新能源车的紧迫感。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武汉提出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目标,计划突破50万辆。这一数据在2023年的新能源车产量城市排行榜上,排在第八位。而如果其他城市的产量也保持上涨,武汉今年或许仍不能进入TOP 10城市。
武汉汽车产业的主战场在经开区。在2024年3月的一场发布会上,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韩方亮表示,今年,经开区将继续抢抓汽车产业整合期机遇,推动燃油车“增量转型”、加速释放新能源整车产能,以整车产量爬坡带动零部件增长,力争整车产量突破120万辆。
韩方亮介绍,2024年,武汉经开区将推动岚图、路特斯、云峰、猛士等新能源整车企业尽快达产。同时,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建成后将用于生产本田系列电动化车型。
武汉新能源车的产能正在提升,2024年一季度,产量增长超126%。
秦尊文认为,产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销售,武汉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能否赢得市场认可是关键。
东风汽车在2024年一季度表现较好。一季度,东风汽车集团新能源乘用车整体销售15.4万辆,同比增长171.8%;岚图汽车累计销量1.6万辆,同比增长了188%。
在4月25日开幕的北京车展上,东风汽车集团带着20余款新能源汽车产品亮相。其总经理周治平表示,东风汽车争取全年销量重回300万辆台阶,其中新能源销量全力冲击100万辆。未来三年,东风汽车将投入超600亿元,投放30款全新乘用车新能源产品、14款商用车新能源基础车型。
除了整车制造,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产业同样是武汉的发展重点。秦尊文提到,武汉不仅有车谷,还有光谷,而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是光谷的强项。
截至2023年底,武汉市累计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里程已突破3378.73公里,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开放里程和开放区域数量全国第一,甚至也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区。2024年2月,武汉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跨越长江通行的城市。
韩方亮表示,接下来,武汉经开区将把零部件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一批车规级芯片、电池、汽车软件、雷达、高精地图等汽车核心产业项目落地。
秦尊文认为,武汉的汽车产业不会随便垮下去,当地仍有比较强大的产业技术和研发能力,至少会将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过来,新能源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之后会占据大头。
“(全国范围内)不说回到最前面,现在的位置再往前提升一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秦尊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