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5月25日,在第六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上,《支持中国传感谷发展若干政策》正式发布,该政策由安徽省科技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8部门印发,涉及加大投入、创新发展、人才引育等五个方面,共14条举措。

传感器是人工智能硬件设施里的“神经元”,也是物联网最重要的“元器件”之一。位于蚌埠经开区的中国传感谷与合肥声谷、芜湖视谷并称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三谷”,已集聚近100家专门从事传感器生产研发的企业。

去年,主要从事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等产品研发生产的芯动联科成功上市,其MEMS陀螺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中低精度光纤陀螺和激光陀螺,填补国内高端MEMS惯性传感器空白。

总投资50亿元的8英寸MEMS晶圆制造线项目开工建设,加上已有6英寸高性能体硅MEMS晶圆制造线以及8英寸微系统晶圆集成研发线,蚌埠成为中国晶圆制造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目前,蚌埠已组建总规模超70亿元的智能传感产业发展基金,未来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智能传感产业集群。

此次新政在支持加大投入方面提出,对入驻中国传感谷企业,首次投资建设总投资在5000万元及以上且已纳入固定资产统计库的工业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15%给予最高3000万元补助。

政策明确,支持中国传感谷企业主导制定标准,对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每个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最高奖补100万元、50万元。

同时,安徽支持中国传感谷企业与驻蚌高校共建研发平台、开展科研攻关,对校企合作项目,优先列入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给予支持。

在支持人才引育方面,聚焦智能传感产业集聚一批顶尖人才及团队,按需配置创新资源和研发机构,5年内给予项目经费支持和人才奖励,对具备取得巨大贡献或突破颠覆性技术潜力的,可“一事一议”提供支持保障。江淮战略帅才自主组建科研团队,核心成员可在省重点人才计划工程中单列指标。

政策提出,对中国传感谷企业新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项目的,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支持,其中创业人才再给予最高200万元。

入驻最高3000万元补助,安徽出台14条举措支持中国传感谷发展-编程日记
摄影:刘晨

蚌埠是中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上基础好、起步早、发展快,是安徽省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微机电系统)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经过多年发展,蚌埠培育了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芯动联科、希磁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智能传感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目前,蚌埠智能传感产业相关企业达2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覆盖产业上下游各个环节,经济规模总量超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