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5月29日讯(记者 吴旭光)商业航天产业化提速正当时。5月29日,卫星互联网概念持续走强。截至收盘,陕西华达涨11.24%,航天晨光涨10.03%,斯瑞新材、上海沪工、航天环宇、大族激光等跟涨。

消息面上,据国际电信联盟官网显示,日前,上海蓝箭鸿擎科技已向国际电联提交“鸿鹄三号”卫星星座申请备案,该星座含10000颗卫星。

穿透股权关系,鸿擎科技的第一大股东为商业火箭制造商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蓝箭航天”),直接间接共计持有前者的股份占比超过67%。

据悉,蓝箭航天作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已经成功发射了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该火箭搭载了包括鸿鹄卫星、天仪33卫星及鸿鹄二号卫星在内的三颗卫星并将它们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与同一赛道的其他民营航天企业相比,蓝箭航天在整个火箭领域的技术实力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在商业航天领域,该公司的在手订单数量也表现不错,而且其旗下的火箭已经飞上天去了。”一位航天产业研究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现阶段看火箭行业,关键是看这些公司核心产品是否发射成功,有没有掉下来过。

伴随着国内商业卫星和商业火箭的蓬勃发展,今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给商业航天领域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中科光启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蒋鹏飞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正在加速发展,低轨小卫星星座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卫星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基建”的一部分。同时,商业火箭行业也在迎来重大变革,从技术验证阶段转向商业模式验证阶段,迈向大运力、高频率发射的新纪元。

这意味着中国的商业卫星和商业火箭正在逐步实现商业化运营,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和收益的同时,对于A股上市公司而言,或将是一个巨大的蓝海。

5月28日,斯瑞新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参与了蓝箭航天投资。同时公司液体火箭推力室内壁产品通过了商业航天各主要客户的多次试车、发射验证,并在下游客户的实际发射中获得成功,目前主要客户有蓝箭航天、九州云箭、星际荣耀等。

对此,斯瑞新材董秘办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以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制品为主,对蓝箭航天投资主要是为了推动公司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等产品在航空航天等下游客户的应用,是基于产业链的延伸,而非单纯的财务投资,该笔投资金额为2000万元。

“公司推力室内壁零组件已实现小批量供货。”在谈及相关产品出货及在手订单情况时,斯瑞新材董秘办人士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航天航空领域的业务订单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订单量,同比实现了大幅增长。不过,截至2023年,公司航天板块收入占比较低,未来,随着下游业务增长,该产品的营收占比将会逐步提升。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商业航天等领域,与蓝箭航天合作进行产业布局的上市公司有铂力特、大族激光以及航天电器等多家公司。

“目前相关产品在手订单比较饱满,同比也有所增长。”铂力特董秘办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作为蓝箭航天的核心合作伙伴,目前铂力特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帮助蓝箭航天研制并批量生产了液氧甲烷发动机零部件等。

“现阶段,铂力特参与的商业航天项目包括液氧甲烷火箭、固体运载火箭等,已进入批量生产期。”铂力特方面补充。

此外,航天电器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也表示,公司正加快商业航天(卫星、火箭、地面测控、终端应用)等领域的产业布局,与蓝箭航天等客户开展合作,加快推动新业务发展。“目前,航天电器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研制配套任务。”

光大证券在研报中提到,预计2024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有望超过7200亿元,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及服务行业潜力巨大。机构普遍认为,商业航天远期市场空间超过万亿元。

不过,伴随着商业航天领域的崛起,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当下国内的商业火箭领域公司主要依靠市场融资的方去维持运营,企业经营压力大,盈利模式不清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商业航天领域存在一定的泡沫;另一方面,伴随着民营企业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卫星发射数量不断增加,卫星发射场地有限,导致每次发射卫星需要排队,行业出现了‘一位难求’、‘星多箭少’等现实困境。”前述航天产业研究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