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评价刚刚过去的618

昨天,星图数据的一份报告提出:今年618,全网和综合电商的销售额增长率都是负的,只有直播电商有12%的同比增长。这个“618负增长论”很快被众多媒体转载,甚至连《金融时报》都直接采信了这个数据。

然而很快,随着国内外多家机构接连发布报告,618销售额的“定论”很快出现了反转。

国内的易观智库指出,5月20日至6月18日,国内主流电商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3.6%。高盛的结论与易观接近,汇丰、花旗也分析称星图有明显的统计失误。

除了对全网增速的探讨之外,汇丰的报告中还有一句容易被忽视的话:短视频平台的市场份额依然在缓慢增加,但增加得越来越慢,因为阿里巴巴正在迅速起势。

星图618数据乌龙背后,是电商潮水方向的大变化-编程日记

根据易观的报告,今年淘天市场份额占到全网的49.5%。

显然不少用户正在向货架回流。

中国电商最近的一个“流量风口”——直播带货也已经走过十多年,进入疲软期。除了打法完全不同的社群私域,短期内,国内电商恐怕很难再迎来一片流量蓝海。

这场618,最重要的启示恐怕在于:不论销售形式如何,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变的。商家和平台都必须习惯于新的流量风口不再降临,必须回归本质,踏踏实实,用“好货、好价、好服务”的经营质量打出一片新天地。

热闹之后,考验基本功的时刻到了。

分析师集体“站”易观,星图错在哪?

在星图给出618降速结论的同时,易观的数据显示,今年618全周期,国内电商五大平台都在增长。综合电商的总体增速为11.2%,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猫狗拼中占62.8%,总体战49.5%)的淘宝天猫增长了12%。

抖快两家的电商业务也告别了增长率70%、80%时代,增速同比去年也显著放缓,今年618的总体增速为24.3%。

星图618数据乌龙背后,是电商潮水方向的大变化-编程日记

星图和易观,谁的分析更可靠?

至少汇丰、花旗两大投行的研报都明确表示:不采信星图数据。

汇丰在报告中指出,尽管易观和NBS的数据都显示618第一阶段的总体销售数据是增长的,但星图数据认为618全程综合电商平台下降了7%(而2023年是增长15%),这个结论是不可靠的。

造成统计偏差的原因有二。其一,各个平台售卖时间的调整。其二,在阿里巴巴等平台改变大促玩法、调整APP功能后,星图还沿用老式爬虫方法,在准确性上变得很差。

星图618数据乌龙背后,是电商潮水方向的大变化-编程日记

花旗也直接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质疑星图的数据收集方法和估计的有效性”。

星图618数据乌龙背后,是电商潮水方向的大变化-编程日记

两大投行的数据选择确实有道理。

已有很多观察指出,回到货架,正在成为中国电商的趋势。

以天猫公布的数据为例,今年的破亿品牌数、翻倍品牌数都要好于去年。彭博此前也预测其618销售额将同比增长10%以上,带动二季度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0%,与易观分析的全程数据基本相符。

此前,高盛同样预计6月份线上零售GMV增幅将达3%。整个618期间,高盛预测阿里巴巴淘天集团总GMV增幅约为双位数,而京东净GMV预期在5月21日至6月18日期间按年增长个位数百分比。

不论国内研究机构还是华尔街,对几大综合电商平台的估计都是增长的,总的增量不应该为负。

另一方面,直播电商平台的流量红利接近强弩之末。

当消费市场回归理性,公众对诱导冲动消费的“321上链接” 逐渐失去兴趣,许多行业报道已经揭开了平台流量红利见顶、主播销售额萎缩的冰山一角。短视频直播平台纷纷上线货架商城,通过大促寻找新增量。

因此,星图给出的“总体降,综合电商降,直播电商微升”格局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易观给出的“总体升,综合电商稳升,直播电商增速放缓”,更接近合理的判断。

将多份报告叠在一起参考,不难得出结论:今后中国电商将回归本质,逐渐告别流量红利时代,走进经营为王时代。

谁能提供好货、好价、好服务的综合购物体验,市场份额就是谁的。

流量退潮时谁在裸泳?

直到去年年底前,很多电商群里热议的主要话题,还不是怎样打造产品、缩减环节、提升服务质量,而是“下一个流量风口在哪里”。

上一个流量风口显然指的是短视频直播平台。过去五年间,直播平台见证了众多暴富神话,飞速增长的流量为商家和主播带来了极大红利,甚至有白牌护肤品靠直播带货月销10个亿。

如今,流量涨不动了。

平台DAU已经接近中国网民人数,商家、玩家和资本却在持续大批涌入,流量的边际效应随之极度递减。

直播电商平台的头部玩家遥望科技,2023年花在投流上的金额高达23亿元,但社交电商毛利率跌到了-0.38%,与其他因素加在一起,最终致使全年亏损10.5亿元。

618尚未结束时,500 万粉丝、年销售额数十亿、直播平台排名前五的女装店铺“罗拉密码”选择了关店退出。

大店撤出,很可能跟退货率高企,收支难以打平有关。电商博主李东阳近期写到一个同平台的例子:

6月初,一则 #某电商女装商家吐槽退货率高达80%# 的词条登顶热搜,有网友吐槽,自己朋友的女装网店,618期间其店铺的营业额为1000万元左右,但仅退款数额为350万元、退货退款数量为380万,预计最终亏损60万。

流量红利缩水的影响已经从头部开始显现。今年618,很多媒体和自媒体人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就是头部主播的销售额普遍下滑。

几天前,在一期播客节目中,电商行业人士倪叔指出:

“今年……所有的大主播,都是70%以上的下跌,因为大主播过去的业绩就是品牌参与撑起来的,今天品牌不愿意破价了、不愿意花钱投流了……是他的能力差了吗?不可能啊,大主播的用户的基数不会凭空消失,为什么大主播的业绩全部下滑70%?因为大主播过去的业绩,就是品牌参与撑起来的,就是品牌给了投流费,大家共同把业绩做出来的。”

商业微信号“市界”也注意到“头部主播卖不动货”了。“市界”发现,以头部主播“广东夫妇”为例,蝉妈妈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夫妇主营类型美妆护肤占比超过60%,今年618与去年的产品构成和定位大同小异,但其交易额同比下跌了86.4%。

在这些直播间,占得起坑的大多是品牌商家。销售额下降,意味着购买力较强的消费者在首先回流货架。

单靠流量是没法做生意的。江山代有“流量平台”出,预备着淘汰质低、价高、服务差,不关注经营本身,只重视流量的生意人。

20年前,中国电商领域还只有淘宝一家的时代,流量最大的媒介形态,实际上是电视。

当时能赞助一档热播节目或者拿下央视“标王”,意味着品牌达到历史流量巅峰,再大的主播都无法比拟。产品能登上电视购物,也意味着商家的销售热线立刻就被打爆。

不过,当年的“标王”中,秦池、爱多VCD等品牌早已沉寂多年。淘宝2003年创立同年的“标王”——熊猫手机,次年就销声匿迹,第三年由于巨额财务问题将老板送进了监狱。

10年前,微信约从2012年开始普及,到2018年月活用户超过10亿,覆盖70%的中国人,并且没有搭建官方电商通道。许多商家看中了这个流量池,利用类似传销的方式,热火朝天地搞起了微商。

然而除了让“张庭们”一夜暴富外,中国至今很少有从微商走出的知名品牌,也很少有家喻户晓的产品是通过这个流量渠道走向大众的。像梵蜜琳、颜如玉等微商品牌想走出朋友圈,都经历了艰难的翻身过程。

历史不会重复,只会押韵。

不论线上还是线下,不论是平台还是商家,生意都不是有流量就能做的。

Youtube的月活用户数超过20亿,但商业模式主要是广告分成和会员订阅,迟迟没有选择电商作为变现的道路。

或许因为中国的商业环境更“卷”,国内的任何网络平台,只要有流量,其发展历程总伴随着变现焦虑,无论企业基因如何,都恨不能把广告、卖货、打造、本地生活挨个试一遍。

将别人的看家本领仅仅当成一个变现渠道,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的。高速发展期,流量红利总能“一白遮百丑”,而红利一旦消失,许多商家就拔腿跑回淘宝乃至退回线下,因为那边才是做生意的地方。

经营的本质不来自流量,也不来自美女帅哥刺激消费欲的嘶吼,而来自实实在在的供给能力、低价能力、对消费者与商家的服务能力。

“回归电商本质”成为趋势。电商的“卷”从抢流量、抢主播坑位、抢破价,转向了面对用户,提升好货、好价、好服务的综合能力。

电商回归经营本质

今年618与往年相比,有两个最大的不同。

一个是在高压竞争之下,各大平台延长了销售周期,商家和主播抢跑更加普遍(这也使得星图-7%的估计更可能不准确),优惠力度也均有加大。

另一大不同,就是“用户体验”甚至超越了“绝对低价”,成为各平台最重要的关键词。

沿用十余年的预售-尾款模式取消,花里胡哨的玩法没了,优惠券和凑单的门槛显著降低。电商大促的竞争方向成了“回归本质”,用户想要的简单便宜终于出现了。

2019到2023年之间,国人的消费风向发生了一次逆转。此前,消费者更看重新奇多元、花哨有趣、达人种草;此后,无论何种收入水平的消费者,都更注重作为“电商本质”的基础体验——丰富,简单,便宜,安心买,放心退。

马云去年5月提出了“回归用户”。今年2月财报电话会上,阿里集团CEO吴泳铭提到,鉴于现在用户跨平台消费的竞争形势,回归用户是淘天的战略核心。淘天将在用户核心体验上加大投资,提高客户的购物体验。

今年5月财报发布后,他再次表示:“淘天集团继续坚持用户为先的战略……为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提供好商品、好价格、好服务的购物体验。我们围绕价格力和用户体验的投入得到消费者的积极反馈,看到明显的成果和进展。”

经过一年的验证,“回归用户”,回归好货、好价、好服务的经营本质,已经扩散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京东在618表示“21年来京东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提升用户体验”;快手618打出了坚持用户为先的口号;抖音在5月的电商开放日活动上也称,过去一年投入超10亿,保障用户体验。

而第一个喊出“用户为先”的淘宝天猫,投入的现金与资源达到数百亿规模。据公开报道,单为88VIP增加权益,淘宝就已经投入了100亿。这些资金流向了包括无限次退货包运费、积分从换东西改为换红包、每天的2元无门槛红包等等。

最近还有个更有意思的动向,淘宝正在内测“用户体验分”,并让这个分数与店铺和商品流量挂钩。

一位电商自媒体在视频中指出:“如果你的体验分在60分左右,都会出现类似一个流量大断层。如果你的商品体验指数从60到90优化上去,基本上来说流量可以涨20%左右。”

从目前透露的消息来看,“店铺体验分”既涉及好评、客服响应速度、发货速度、退款拒绝率等商家和商品指标,也涉及物流进度更新、配送服务等物流指标。

这个尝试可能会颠覆许多商家对红利的理解。它就像有人告诉你:“不一定要踩对风口,只要做个五好青年,好好做产品、好好做服务,就有好未来。”

但本来,这不就应该是生意人思考和布局的重心吗?

日本有个存活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建筑企业“金刚组”,第四十代首领金刚正和有句名言:“我们公司生存这么久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坚持最最基本的业务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