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风乌气象大模型能让气象预报更准确、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将应用于巴黎奥运会、SKA科学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倾听来自宇宙的声音……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正式开幕,现场展示了中国人工智能产品及技术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践。
2018年,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当年,人工智能再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面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此后几年,技术的快速迭代,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识别走向生成、从专用走向通用。
行至第七个年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还会带来哪些惊喜?作为中国和全球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重要展示平台,上海如何抢抓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大会的展览规模、参展企业数、亮点展品数、首发新品数均达历史最高。大会展览面积超5.2万平方米,重点围绕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赋能三大板块,聚焦大模型、算力、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集中展示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最新成果,首发一批备受瞩目的创新产品。
大会以“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为主题,探讨人工智能新未来,寻求前沿技术新增长,以期找到技术飞跃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平衡点。论坛主题涵盖AI伦理治理、大模型、数据、算力、具身智能、自动驾驶、投融资等当下热门话题。
拍摄:余舟 上海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2018年以来,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从1340亿元提升至3800亿元,规上企业从183家增至348家,居全国前列;产业人才数从10万增长到25万,约占全国1/3。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首轮人工智能“上海方案”重点任务已全部落地,上海形成了从底层芯片到核心算法、从软件模型到智能终端、从基础研究到创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进阶。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累计募资31亿元,开投三年来整体投资进度超过74%。母基金部分投资了红杉、奇绩创坛等12支子基金,实际募集规模572亿元。
目前上海已有34款大模型通过备案,包括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商汤“日日新”、稀宇科技“海螺问问”、阶跃星辰“跃问”等。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落地徐汇区,已吸引近80家大模型企业入驻。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认为,基础大模型和行业小模型要协同并进,要在更多垂类行业领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小精尖”行业大模型。上海应充分发挥长三角的既有资源和场景优势,加速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优势。
算力是人工智能的“燃料”,上海建成了市级算力调度平台,对符合条件的智能算力中心,在能耗指标、资金支持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对算力建设主体给予奖励;对于租用大模型的研发企业,经评估后给予最高10%的租用补贴。
依托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上海已开源4200亿Token语料数据。在此基础上,上海成立了语料专业运营公司,以市场化机制为大模型企业提供资源供给和标注加工等服务。同时,全市已有多款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发布,实现双足避障行走。
拍摄:余舟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布局上,浦东和徐汇已经发展成为人工智能“上海高地”中的高地。
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新区集聚了超600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规上企业产业规模超1400亿元,约占上海40%。2023年国内的发布12款人形机器人中,就有4款出自浦东,7月4日发布的国内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青龙”,就来自浦东张江。
在7月4日举行的产业发展主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陈杰表示,上海将与海内外企业机构紧密合作,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打造超大规模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完善语料数据支撑体系,更好地助力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创业和发展。
记者拍摄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发布
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深度伪造、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争议等诸多风险挑战。
“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看来,这些风险包括技术内在问题以及基于技术开发带来的风险,例如数据安全、算法歧视、能源环境等。此外,技术应用的滥用、误用,长远来看会对社会就业产生影响。
近年来,上海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不断创新探索,出台并实施了中国首部人工智能省级地方性法规,并率先成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试点分级治理和沙盒监管。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在开幕式现场发布。界面新闻获悉,宣言倡导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商治理、共汇民智、共享成果,推动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提出了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的系列主张。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人工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表示,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当务之急是安全问题。其次,在治理的问题上,不应当寻求价值观的绝对统一,更应考虑风险安全的治理经验是否能够共享。
薛澜建议,全球要通过多途径建立国际交流及防控体系,加强政府间的多边对话机制。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要真正起到全面协调作用,打破各种壁垒,加强国际合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系主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周晓华认为,要开发和推广国际认可的AI伦理和法律框架,包括数据保护、隐私权、算法透明度和责任归属等问题的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