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7月6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闭幕。

闭幕式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9家单位签约,各方将使用书生大模型及生态技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现场还签约了一批上海市人工智能重点项目,涵盖大模型、具身智能和智算生态等领域。

当前,大模型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预测分析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能力。具身智能既具有人机交互与自然语言理解的能力,同时又可以通过感知、认知、决策与时变环境及对象进行实时校准互动,协助人完成相应的决策与行动任务。智算生态将云计算的弹性、大数据的洞察力、物联网的广泛连接以及人工智能的智能决策能力融为一体,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计算范式。

以大模型为例,目前上海已形成“1+4”通用大模型格局,即一款开源大模型,两款大模型已商用,另有两款在研。上海全市已有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商汤“日日新”、稀宇科技“海螺问问”、阶跃星辰“跃问”等34款大模型通过备案。

随着今年通用大模型数量逐步收敛,工业、金融、消费、教育、生活、宣传等领域垂类模型加快应用。今年,上海还发布了《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支撑大模型的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要素供给能力等四方面加速大模型发展。

上述项目的签约,将进一步提升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从而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上海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界面新闻获悉,本届大会共对接132个采购团组,形成126个项目采购需求,预计意向采购金额150亿元,推动24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预计总投资额超400亿元。

去年,大会对接210家上下游企业,达成110亿元意向采购金额,推动重大产业项目签约的投资总额288亿元。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24个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超400亿-编程日记
图片来源: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在大模型之外,数据安全、全球治理亦是焦点话题,AI的治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衔远科技创始人周伯文认为,从算法研究、人才密集度、商业驱动力、甚至包括算力投入等方面来看,当前对人工智能安全的投入远落后于人工智能性能的投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人工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提到了一组数据,2023年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是2022年的十倍以上。这意味着,生成式的人工智能发展把这项风险带向了社会各个领域,并且在各国之间反复出现。曾毅认为,各国之间仅形成人工智能伦理的共识还不够,如何落地才是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表示,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可以从模型、算法硬件、自主意识不可控三个方面考虑,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才是提高AI安全水平的关键。

为积极践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上海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实验室”和“上海市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两大市级公共服务平台也在闭幕式现场正式揭牌。

过去六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共吸引80万人次观众线下观展,25亿人次线上参会。截至6日下午14时,今年大会线下参观人数突破30万人次,比上届增长90%,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