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崔鹏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在今年5月的Build大会上,微软正式发布“Copilot+PC”,并将其称为全球首个为AI设计的Windows PC。
在这场发布会上,高通、联想、戴尔、宏碁、华硕、三星等供应商和OEM厂商系数到齐,一同加入Copilot+PC阵营,微软也对旗下自有的Surface产品线进行了更新。
这些产品被在中国大陆市场被统称为“Windows 11 AI+PC”(以下或简称AI PC)。IDC和Canalys等第三方机构都认为,今年下半年将开启新一轮的PC换机潮,而大量AI PC产品也会在此时被集中推向市场。
与制造商品牌的产品不同,Surface产品线作为微软的自有业务,一向被视为这家巨头展示新技术应用的风向标。
很多用户想要了解,这些AI PC产品的变化在哪里。今年7月份,在产品正式发售后,我们也对新款Surface Pro 11进行了一段时间体验。
从整体上看,这款二合一形态电脑的表现全面而均衡,无论是应对端侧AI处理需求的高性能,还是接近MacBook的质变续航能力,都让它成为Windows用户目前最好的选择之一。
不过,考虑到这款产品的背后,代表着微软搭建Windows on ARM生态的庞大野心,目前支持ARM平台和AI功能的应用数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微软需要拉入更多的开发者,吸引他们研发更多的原生ARM应用,落地更多的AI工具,才能让用户放心为自己的AI PC产品买单。
回想2020年底,苹果转向ARM平台之时也曾备受质疑,人们怀疑它是否能建立起足够庞大的应用生态,而现在这些质疑几乎烟消云散。
微软CEO纳德拉不久前曾公开表示,苹果做的非常出色,“我们现在希望将真正的竞争带回Windows与Mac之间。”
十多年前,微软与ARM的首次结合并不成功,如今Windows on ARM重新出发,面前的挑战同样艰巨,这一次微软会做的更好么?
用Surface展示标准
我们体验的这款Surface Pro搭载的是骁龙X Elite X1E-80-100处理器,售价更低,CPU多线程频率和GPU算力也都有所降低,顶配版本将拥有更强的性能。
搭载高通骁龙X Elite平台的Surface将成为主流,截图:界面新闻
按照微软的官方定义,想要成为真正的AI PC产品,必须具备本地运行Copilot的能力,这就需要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算力超过40TOPS(每秒执行超过40万亿次运算)。
Surface Pro机器搭载的16G内存和45TOPS高通NPU,对于目前市面上的AI应用来说绰绰有余,即便是同时使用AI视频剪辑软件、浏览大量网页、流媒体视频并使用Office这种极端情况,运行期间也几乎没有卡顿情况。
看起来有些“性能浪费”,其实并非如此。作为同类产品的风向标,微软是在用Surface来做为硬件标准,全系统一搭配的16GB内存意味着,未来8GB内存起步的所谓AI PC产品,将无法满足在本地端运行AI模型的需求。
因此,Surface Pro性能非常强大,在大家常用的评测软件中,无论是Geekbench6、CINEBENCH还是3DMARK等等,它的表现都与M3版本的苹果MacBook Air不相上下,网上已经有比较多跑分数据公布,在此就不赘述。
在一些常规配置方面。低端机型采用的是LCD屏幕,高端机型搭载今年流行的OLED屏,支持120Hz动态刷新,对比度100万:1。两款屏幕的素质都很好,超宽色域和HDR显示效果舒服。
新Surface Pro提供的键盘相比前代进步明显,按键回弹干脆,放置电子笔的区域被设计成可隐藏模式,视觉效果很干净。新键盘的触摸板面积有所增加,不过在实际体验中,偶尔会出现多点触控的Bug,在想点按触摸板时却做出拖拽的操作。
后背一体式支架的开合角度能在0-165度之间无极调节,转动轴的阻尼感比较明显,支撑力足够。配合可拆卸的Flex键盘盖(需要额外购买),屏幕和键盘分离使用的体验也足够吸引人。
不过,虽然新Surface Pro去掉键盘就可以作为平板使用,但能发挥这台设备的最佳场景基本都集中于生产力领域,平板形态更像是给用户多一个选择,而不是主流形态。
首先,目前的主流AI应用大多是针对办公场景的生产力工具,并没有为平板形态做专门的触控适配。在使用Office等典型应用时,触控键盘的体验也明显不如实体键盘。
其次,即便是游戏类应用,Surface Pro能下载的也大多是PC版本,并不能完全依靠触控来玩。
微软Edge浏览器
新Surface Pro单机身的重量不到900克,低于MacBook Air,适合短暂外出携带。
考虑到轻量化办公的需求,鉴于新Surface Pro磁吸充电接口几乎没有拓展性,原装充电器也只有39W,对于频繁出差的用户来说,没必要只为Surface充电而多带一个电源。
理想的处理方式是携带一个支持65W PD快充的充电器,直接使用机身的USB-C接口充电。用一款电源同时满足电脑和手机的充电需求,也是很多出差党的刚需。
总体上看,在硬件层面,除了偶尔的屏幕显示和键盘连接BUG之外,Surface Pro的表现基本上代表了Windows阵营的最高水准,硬件设计能力也是微软Surface产品线一直以来的优势。
对于微软来说,软件层面的ARM生态和AI工具支持,才是决定新Surface和微软在AI时代表现的核心因素。
Windows on ARM,准备好了么
微软此前选择过ARM,但结局并不令人满意。
2012年,初代Surface发布的时候,有两个型号,其中一款是使用ARM架构处理器的Surface RT,它因为不能运行X86应用而遭到消费者集体维权,并让微软在很长时间内放弃了ARM处理器。
现在,当AI PC成为主旋律,在终端测运行生成式AI就要求处理器具备更高的算力性能,以及更低的功耗,而能效表现正是ARM擅长的部分,也是各大OEM厂商看重的优点。
根据高通方面的信息,骁龙X Elite拥有最高的NPU每瓦性能(Highest NPU Performance per Watt),这款45TOPS算力的NPU能效表现是苹果M3芯片的2.6倍。
图片来源:高通
今年一系列基于高通骁龙X系列芯片的PC产品上市,也标志着Windows on ARM的重新出发。
ARM架构相较于传统X86架构,功耗和续航方面优势明显,再加上高通为X Elite平台配备的电源管理设计和分支预测器,更是直接提升了Surface的能效表现。
官方给出的网页浏览时间大约为10小时,本地视频播放时间大约为14小时。
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它待机一天的耗电量大约为5%,玩一小时游戏耗电10%。新Surface Pro的续航表现相较旧款提升明显,基本上不影响全天候使用。
在发热控制方面它的表现也不错。联网播放腾讯视频内容,能够以60%的亮度续航超过8小时,整个过程中风扇声音正常,机身温度并不高。
更重要的是,当原生ARM应用越来越多之后,Surface的续航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这对微软来说是巨大的进步。因为正是不尽人意的续航表现让很多追求生产力的用户从Windows生态倒向了苹果阵营。
不过,改变PC处理器架构最大的困难,无疑是应用程序的兼容性问题。
根据微软官方的说法,如果按照用户在应用中投入的总时长来看,接近90%的应用都有基于骁龙平台的Windows版本。
目前包括微软Office、Dropbox、Zoom、达芬奇和Adobe套件在内的诸多主流应用都已经或者即将适配ARM,而国内也有不少大体量应用加入ARM阵营,比如微信、QQ、腾讯会议、钉钉、爱奇艺和美图秀秀等“装机必备”程序。
部分主流应用已经支持ARM平台,截图:界面新闻
对于那些还没推出原生ARM应用的产品,微软推出的Prism模拟器能让它们在Surface Pro上正常运行。微软称它比前一代模拟器快2倍,与苹果的Roseeta 2一样高效。
从我们在新Surface Pro实际体验来看,这些非原生应用的响应速度和流畅性都没什么问题,基本感知不到它们与原生应用的区别,微软提供的模拟器解决方案值得肯定。
此外,很多用户选择Windows而不是Mac的重要原因是游戏,微软也知道这一点。
在今年的台北电脑展上,高通CEO安蒙曾宣布超过1200 款游戏已经能在骁龙 X Elite 处理器上运行,这其中不乏《GTA 5》、《魔兽世界》和《DOTA 2》等知名产品。
但更多的畅销游戏目前仍不支持高通骁龙X Elite平台,在我们的体验中,《英雄联盟》、《堡垒之夜》和《艾尔登法环》等游戏都无法在新款Surface Pro上顺利运行。
ARM阵营想要争取游戏开发者一直并非易事,哪怕是深耕ARM平台多年的苹果,在今年WWDC上刚宣布要大幅提升macOS的游戏性能,Valve就悄悄移除了旗下多款游戏对于Mac的支持。
微软正在努力吸引开发者,拍摄:界面新闻
即便如此,苹果转向ARM已经4年时间,Mac生态日趋完善,微软想要迎头赶上,还需要继续努力:一方面与各大头部软件厂商合作,尽快推动用户规模较大的应用推出原生ARM版本,作为标杆案例;另一方面,微软也要继续降低开发原生ARM应用的门槛,推出更多便捷开发工具。
而且,考虑到购买一台ARM笔记本的价格,通常能买到配置高出不少的X86游戏本,所以新Surface短期内都很难将游戏性能作为卖点,来吸引游戏玩家。
这也意味着,目前的骁龙X平台在PC上对于高负载任务的支持力度比较有限。相对比苹果成熟的Ultra和Max芯片,未来的高通芯片研发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而这将直接影响微软Windows on ARM产品的性能上限。
AI应用准备好了么?
这次Windows on ARM之所以备受行业关注,是因为AI PC正在成为驱动用户更换电脑的最大动力。
为了体现Windows 11 AI+PC产品的独特性,微软将Surface键盘右侧Alt旁边的按键,更换为了Copilot按键(部分市场为搜索按键),来彰显自家产品拥抱AI的决心和力度。
Alt旁边已经变成了copilot键,拍摄:界面新闻
在新Surface Pro上,微软通过将AI能力下放至终端操作系统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包括Recall回顾功能(即将推出)、工作室效果和实时字幕翻译等AI功能。
实时字幕可快捷开启,截图:界面新闻
其中,实时字幕基于最新的AI技术,能将任何应用或视频平台中的音频实时转换为文字,并实时翻译成英语字幕,该功能目前支持将 44 种语言翻译为英语。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更改语言选项,下载并使用其它语言作为字幕。
实时字幕翻译
这项功能除了适合有看电影电视剧需求的用户之外,也非常适合有跨国跨语言沟通需求的用户。在与外国用户视频交流时,实时字幕翻译能让用户听懂对方的讲话,也能让对方准确理解自己的话语。
回顾功能是Windows 11 AI+ PC设备的独有功能,该功能开启后,电脑就会每隔5秒记录一次当前屏幕上的内容,这些快照经过AI分析后被转化为可检索的内容,然后经过加密处理保存在本地硬盘上。
为了确保用户隐私,该功能全程都在本地端完成,而不需要联网。回顾功能在NPU支持下保持后台运行,不需要调用CPU或者GPU资源,因此不会影响电脑的正常运转速度,整个过程用户毫无感知。
回顾功能还未公布上线时间
用户可以随时用文字描述来搜索自己在电脑上看过的内容。在AI加持下,用户可以使用自然语言的交互方式,即使文字描述比较模糊,电脑也依然能理解并找到用户想要的内容。
不过,目前回顾功能尚处于预览阶段,距离正式上线还需要一定时间。
也就是说,虽然微软已经将AI按钮放到了键盘上,重新定义了AI PC时代的产品标准,但目前在系统层面能实现的AI能力主要还是实时翻译字幕和人像光效功能。
但这两个功能其实在很多成熟的第三方应用比如腾讯会议中,已经可以支持。
微软商店为这些具备AI功能的应用开辟了独立的AI Hub(AI应用专区),但根据我们的统计,截至7月底专区内只有16款AI应用上线。它们基本都是腾讯、字节、阿里和网易等头部公司研发的成熟应用。
微软应用商店内的AI Hub,截图:界面新闻
从实用性来说,无论是会议软件(腾讯会议)、修图软件(美图)、剪辑软件(剪映)还是大模型应用(豆包),都能够为用户提供切实可行的AI功能。
但这些应用从AI介入的深度来说,目前还都处于对AI的早期利用阶段,并不具备明显的革命性变化,并且覆盖的领域也比较少。
此外,在刚过去的618电商大促中,京东笔记本销量排名前五的产品中,最贵的产品也只是5000元档位,这个数据多少能反映出国内用户对于笔记本产品的价格预期。
考虑到目前新Surface产品的最低售价也超过了8000元,如果再算上原装键盘的购买费用,用户基本需要以过万的价格来购买一台Windows 11 AI+PC,在没有任何促销活动的情况下,短期内产品销量可能会承受不小压力。
而如何让市场接受AI PC产品的高售价,不但是微软的挑战,也是联想和惠普等OEM厂商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