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卉 每经编辑:张海妮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8月21日至8月25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2024WRC)在北京召开,共计169家企业携600余件创新产品参展,首发新品60余款。8月21日开幕以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连续几日在展馆内“暴走”,对话时下最为火热的机器人赛道“尖端力量”。
可喜的是,在AI(人工智能)加持下,机器人交互有了“质的飞跃”,也因此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人形机器人方面,从厂商普遍的报价来看,成功上市的国产人形机器人已经走出了此前动辄百万元的价格区间,下探到了几十万元的价位段。
在玩家增多、产品功能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价格战”也一同打响,甚至有商家报出了3.98万元的价格,哪怕亏本也要先打出影响力。不过,目前人形机器人厂商在应用端的探索基本面向B端,即便做到了低价,人形机器人要进入千家万户,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遛娃”宝地出现:摊煎饼、弹扬琴,生活娱乐类机器人最受C端欢迎
8月23日一早(展会面向观众开放的第二日),兴奋的人潮涌进展馆,迅速围满了每一个展台,开启“人从众”模式。一时之间甚至很难分清是人类在观看机器人,还是机器人在“围观”人类。
展馆开启“人从众”模式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乱花迷人眼”的各类机器人中,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如摊煎饼的“煎饼侠”、做咖啡的机器人、能当陪练的“乒乓球助理”机器人等展位前排满了观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摊煎饼的摊位前排了近30分钟,才拿到这份来自科技的食物。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每摊一张煎饼大概耗时3分钟,单次放料可制作七八十张,手机也可远程操控机器,但需人为开启电源,目前还没有上市销售。
摊煎饼的机器人(左)和做冰淇淋的机器人(右)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有趣的是,本届大会还来了不少儿童,热门展台的前排总少不了几双好奇的眼睛,展示现场俨然成了新的“遛娃”热门目的地。
除了生活娱乐,高端医疗器械类的机器人也是此次展会的热门产品,不少厂家选择在这一节点“上新”。比如,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木谷)推出的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AI+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北京奥达智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达智声)推出的木星智能软组织穿刺介入导航手术机器人等。
长木谷推出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生 齐开颜 摄
人工智能的加入也给了手术机器人更多想象空间。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包括导管塑形机器人在内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智能化解决方案。该企业介绍,上述方案中的核心AI软件是中国第一张AI治疗的创新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AI治疗+AI决策”的方式,可解决临床诊疗中的“卡脖子”难题,实现颅内动脉瘤关键手术步骤的“全自动驾驶”。
奥达智声董事长张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前手术机器人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是如何实现软组织的精准穿刺,这要求机器人能够适应患者呼吸、体位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组织变位。先前业界的技术大多依赖于传统算法处理,有一定局限性。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后,手术机器人能更好地适应多样化情况,加速技术落地和临床应用,是行业发展的重大进步。
人形机器人价格战开打 进入C端的路还有点远
逛完全部会场,各种形态的27款人形机器人无疑是本届活动最显眼的存在。从当前展示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国内企业在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功能、外观等方面正变得越来越“卷”;另一方面,同质化、应用场景有待开发等问题还困扰着新老玩家,厂商们正铆足力气寻找落地场景,来抵抗庞大的研发开支。
进入会场,来自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X)、逼真程度让人震惊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团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围观。
EX机器人产品负责人西尔艾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展会,除了之前亮相过的“苏轼”“爱因斯坦”等仿生人形机器人外,还首次展示了面向教育领域打造,有真人原型的机器人。通过内置端侧模型,这款机器人被设定为一名北京初中生,可与用户通过对话形式互动。
EX仿生机器人(左边是“爱因斯坦”,右边是“苏轼”)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为了更好地展示各自产品的优势,不少人形机器人在展会现场或跑或跳,又写字又“搬砖”,希望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抓取东西(左)和搬运物品(右)的人形机器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值得注意的是,谈及应用,多名人形机器人从业者或公司负责人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AI的加持下,人形机器人的交互能力有了很大改善,公司正在加紧探索应用场景。不过,受技术水平、市场认可度、应用场景等因素限制,目前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探索基本面向B端,肖似人形的机器人距离成为“住家保姆”还有很长的距离。
至于针对B端所涉的详细领域,具体来看,优必选(HK09880,股价83港元,市值348.2亿港元)瞄准了制造工厂,尤其是汽车工厂。8月22日,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优必选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将人形机器人引入汽车产线的智能搬运、质量检查和过程材料操作等工位。
优必选CBO谭旻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最具颠覆性技术的代表性产品,已经在逐步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更为关键的是,未来人形机器人可在危险性较大、有毒或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劳作。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员介绍,公司的部分机器人已经上市销售,价格在50万元至60万元之间,预计10月交付。上述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也是B端,如用于4S店的展台讲解。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人形机器人实现了小范围出售,售价在50万元上下,应用场景根据受众需求来决定,目前与工厂、药店和零售店等部分店家达成了合作。不过,由于家用场景较为复杂,针对C端的应用开发有限,仅可开发有限条件下的家用和陪护产品。
星尘智能(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尘智能)展区的工作人员也提到,公司所展出的AI机器人助理Astribot S已成功上市并开始销售,主要运用在科研、工业和生活类场景中,目前首批产品已经和科研单位、学校等达成合作。
星尘智能展区中正在取货(左)、上货(右)的机器人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生 齐开颜 摄
星尘智能展区中准备写毛笔字(左)和弹扬琴的机器人(右)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生 齐开颜 摄
其实,从厂商给出的报价不难看出,成功上市销售的国产人形机器人已经走出了原本动辄百万元的价格区间,下探到了50万元左右的价位段,甚至更低。展会现场,上海清宝引擎机器人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公司展示的可定制款人形机器人,“低配版”的价格20万元起。
还有从业者告诉记者,目前双足(人形)机器人“卷”得厉害,竞争越发激烈,已经有厂家在打“价格战”,甚至有商家报出了3.98万元的价格,哪怕“亏本”也要“赚吆喝”。“但我们也问了(商家)卖不卖,他说卖不了,就是给一个参考价,(估计是)为了形成影响力。如果不考虑研发投入,卖十几万(元)还可以(保持平衡),但这就是物料的成本。真要考虑研发,成本就很难计算了。”上述从业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