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重庆出台了《重庆市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市要形成核心产值500亿元规模的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半年过去,这一计划已经进入实操阶段。
在9月2日—4日召开的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上,重庆官宣了一系列信息,不仅将产业集群规模升级至千亿元级别,还包括成立国内首个由地方政府组建的空天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发布《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与中国星网联合发布创新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先行先试行动等,吸引了“两院”院士、知名企业家等站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重庆描绘的这场空天信息产业盛宴中,北斗在大众消费领域的应用颇受关注。比如,多名参会者认为,相对现在成本动辄上万元的卫星电话,北斗“上车”后车载卫星电话的成本将降至千元以下,甚至百元级别。
到2027年打造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行动计划》出台半年后,重庆所瞄准的空天信息产业集群规模目标值翻了倍,由500亿元增长至千亿级别。
信心大涨的背后,是相对充分的准备。
《行动计划》提出,重庆要以通导遥融合应用为引擎,加快推进卫星互联网建设应用、北斗规模应用、遥感融合应用,推动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发展。重庆市政府还为此画出了“跑道”,要构建起“4231”总体架构。
“4”即:围绕卫星互联网产业筑基、北斗规模应用强基以及构建商业遥感星座、创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4个方面提升基础能力;“2”即:强化空天信息核心制造业强链补链、空天信息运营服务融合2条产业主线;“3”即:着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社会民生、西部陆海新通道3个重点领域的空天信息应用;“1”即:打造1个空天信息产业园。
在9月2日—4日召开的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上,“4231”架构中有不少都已走出“图纸”,在现实中落地。
比如,中国星网董事长张冬辰在大会上表示,中国星网将采用分布式云架构模式,依托国家一体化算力规划布局,在重庆建设国家级时空大数据中心,建立统一的时空信息服务框架和标准,汇聚、引接相关方算力、数据、通信、导航定位、地理信息和遥感等资源,实现北斗规模应用模式由垂直行业驱动为主向“行业+区域”双驱动模式转变。
由中国星网控股,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移动参股组建的中国时空信息集团也将其首家控股子公司落地于重庆,首发北斗规模应用操作系统和大众北斗1米精准定位服务。
除了充分准备外,业内对空天信息产业空间的未来也颇为乐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介绍,随着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组网完成,我国卫星导航技术实现了从0到1的历史性跨越,“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新起点的开始”。未来,全国可以在遥感监测、交通监控、商业运输等领域持续拓展应用空间,依托“北斗+高精度室内定位”可实现亚米级定位精度、“北斗+5G”可显著提升公共安全资源调配精准性,加速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通过北斗加遥感和通信实现空天信息无所不在的快准灵服务,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
公开资料显示,除了重庆以外,山东济南也就空天信息产业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到2027年规模超500亿元,并计划筹建空天信息大学。
北斗“上车”,车载卫星电话成本有望降至千元以下
一年前的9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在北斗应用方面提到,落实《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增强北斗产业供给能力,打造大众消费领域北斗应用示范场景,提高北斗应用普及率,推动北斗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这一表述也点燃了市场对北斗“上车”加速的预期。一年过去,这一预期也在变现。
在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上,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总经理贺刚透露,长安汽车在2018年就发布了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目前,长安品牌乘用车北斗搭载覆盖率达100%,国内已量产超500万台套,海外产品销售近50万台套。
北斗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敬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当前,“北斗上车”在汽车产业中最主要的应用包括高精度定位导航和车载卫星通话,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已达到3000万辆左右,对北斗高精度导航系统都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而在“内卷”加剧的智能汽车制造业,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正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必选项”。
针对另一个应用领域车载卫星通话,广州海格星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钟世广告诉记者,搭载北斗系统的汽车未来在无人区、高原、沙漠等地可依托卫星电话实现无障碍通联。“现在车载卫星通话的成本高达上万元,未来几年有望降至1000元以下,最终甚至降至百元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