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现场 摄影:范易成
界面新闻记者 | 范易成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9月21日,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2024赛季总决赛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举行。经过4个月的激烈角逐,来自长三角地区的9支成长组队伍、5支天使组队伍最终从235支队伍脱颖而出,登上对决舞台。最终,“国际领先的碱基编辑技术”荣获聚劲大奖,“存算一体AI计算加速”荣获天使组一等奖。
据介绍,本次入围决赛的项目涵盖各大前沿领域。成长组的项目包括: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应用、国际领先的碱基编辑技术、基底膜应用组织再生与重建、纳米压印高端微纳制造、汽车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三维通用电磁仿真平台、新型高性能盘式电机、血液流向管理创新工具箱、一款抗产后抑郁新药的开发。
天使组项目包括:存算一体AI计算加速系统、电解水制氢联产生物塑料、光子芯力-光计算芯片、生物大分子创新口服递送、通用型血管再生药物。
总决赛评委团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上海道禾长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德红,复旦科创管理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上海长三角科创服务中心负责人阙波,恒瑞医药总经理戴洪斌,德同资本董事长邵俊,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杨兆国,光速光合资本合伙人朱嘉,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未来智能董事长胡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钱世政教授共同组成。
陆雄文表示,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的意义不仅在于角逐冠亚军,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坚定信心,用科创去引领时代的未来。我们要用学校的力量、专业的力量、资源的力量,去赋能科创事业,推动中国跟上世界科技革命的步伐,乃至引领世界科技革命的方向。
在决赛现场,成长组项目代表依次登台进行8分钟演讲,随后进入12分钟提问环节。“如何解产品的知识产权问题?”“创新性风险解除了吗?”“你的商业模式究竟是卖技术还是卖产品?”
面对评委团的提问, “国际领先的碱基编辑技术”项目代表徐天宏表示:“我们一方面要解决基因编辑脱靶问题,同时也要解决专利底层技术的‘卡脖子’问题。我们想要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壁垒,然后基于技术去开发产品。”
说到“卡脖子”技术,很多人都知道芯片、光刻机等,但在生物技术领域,基因编辑技术也是一项受制于国外的“卡脖子”技术。其底层的核心专利,如Cas9,Cas12a等都被美国的BroadInstitute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掌握,虽然我国的基础科研人员可以自由使用CAS9基因编辑技术,但受到专利的限制无法商业化。
获得聚劲大奖的“国际领先的碱基编辑技术”项目来自上海贝斯昂科生物科技公司。其开发的AccuBase碱基编辑技术,成功绕过了美国的CAS9专利和碱基编辑的专利,在中国和美国均可自由实施(FTO),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借助这一技术,可以解决NK细胞体外扩增和基因修饰两大挑战。
公司创始人徐天宏对界面新闻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在“基因编辑技术”及递送技术的研发投入,做好对外授权及合作,推进自研管线的临床研究。
天使组选手在完成5分钟演讲后,面对评委们的“快问快答”的挑战。“如果你们最核心的产品遭遇市场失败怎么办?”“存算一体AI计算加速系统”项目代表孙唐在回答如何面对失败和反思时表示:“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会复盘并从失败当中吸取教训,转头再战。
“竞争对手推出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而你们的研发还没有到达同等水平,这时候你会选择创新还是模仿?”被问及创新与模仿的选择时,“光子芯力-光计算芯片”项目代表杨其晟回答:“通往罗马的路有很多条,我们会走出自己的科研和商业化道路。”
本次赛事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共同主办。在比赛之外,管理学院还举办培训、讲座、公开课等活动,为参赛选手们开展了针对性的创业管理教育。
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自2022年11月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2季,走过苏浙沪皖3省1市,共计进行了25场比赛。2024赛季在原有千万奖励池的基础上持续升级,增设了天使组的评选和奖项,并投入更多赛事生态资源。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钱世政教授在总结点评时指出,参加总决赛的14个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占40%,生物赛道占45%。“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在‘嫁接’,我们正在用硅基生命创造硅基智能,从而改变我们的世界。读懂时代才能拥有未来,这个时代,淘汰自己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你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