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彪 每经编辑:陈旭

每经9月26日电(记者 李彪) 9月26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发布全球首款基于地理位置开展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的GIS-LCA软件,这也是我国首款贯彻中国产品碳足迹标准《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GB/T24067-2024)的软件。

碳足迹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特定对象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用来衡量个体、组织、产品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碳足迹的计算涵盖了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运输、最终使用到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排放。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产品碳足迹方法论最早来自西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还处于跟进的状态。

近年来,欧盟为了保护本地产业和市场,以产品碳足迹指标设置贸易门槛,推行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 和欧盟电池法案等单边措施,严重冲击了国际贸易体系,对我国优势外贸产品出口带来相应的负担,加快建立与国际衔接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有效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刻不容缓。

应当注意到,欧盟主导的碳足迹核算标准普遍采用国家平均因子数据,这对我国来说是比较吃亏的,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幅员辽阔、空间发展非常不均衡的现实国情。

此外,国际惯用数据库中涉及中国的因子数据也完全滞后于我国的实际水平,给国内动力电池出口核算碳足迹带来很大的困扰。综上考虑,立足我国国情建立适应国际规则的碳足迹管理体系非常关键,也是非常迫切的。

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国家标准即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个标准充分借鉴了国际标准组织ISO发布的国际标准(ISO 14067),为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国际互认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研究员田亚峻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的碳足迹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地理空间带来的差别性是普遍存在的。

田亚峻介绍,一直以来,行业内也有机构在做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入门的门槛可能不高,但如果要做到精准,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聚集多学科领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