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12月19日,第五批国家高值耗材集采在天津正式开标。

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需求量共1.1万套,5家企业中选,包括奥地利美迪乐医疗、美国领先仿生、澳大利亚科利耳等外资企业,以及上海力声特、浙江诺尔康等内资企业。其中,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

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需求量共25.8万个,18家企业中选,既有美国康蒂思、柯惠、雅培、波士顿科学,以及德国百多力等全球知名外资企业中选,也有上海美创医疗、归创通桥等内资企业中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外资参与集采积极性高,在所有4个组别(人工耳蜗及3个外周血管支架组)均由头部外资企业以第一名中选。

不过,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的降幅目前尚未公布。

其中,人工耳蜗价格高昂,目前市面上进口的人工耳蜗定价一般在20万-30万元,国产人工耳蜗约在5万-15万元。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省份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此番人工耳蜗能够降价多少是主要看点。

与以往四批耗材集采相比,第五批耗材集采申报企业数量较少。无论是人工耳蜗还是外周血管支架,都属于较为冷门的赛道。此前国家医保局曾披露,本次集采共涉及27家申报企业。

集采正式唱标之前,诺尔康的企业代表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国产人工耳蜗起步较晚,前十年与国外产品差距较大,但是目前国产和进口品牌几乎没有代差。并且国产人工耳蜗的优势在于更新换代速度更快。他还表示,集采后产品利润减少是肯定的,但是希望能够实现以价换量。

另有多位采访对象表示,虽然目前国内人工耳蜗的渗透率较低,但是集采后价格降低,渗透加速,市场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上午九点半,第五批耗材集采开始唱标。因参与企业和品类较少,接近十点时,第一轮报价就已结束。

在此次参与报价的五家人工耳蜗企业中,美迪乐报价最低。美笛乐支持3.0T核磁的植入体报价31666元、一体式言语处理器报价15000元,一套设备总计46666元。相较之下,澳科利耳的支持3.0T核磁植入体、一体式言语处理器的价格总计为57398元,诺尔康的支持1.5T核磁,但不支持3.0T核磁植入体、分体式言语处理器的价格总计为55781元。

第一轮报价时,外资品牌澳科利耳和国产品牌诺尔康未入围。但与往届耗材集采不同的是,此次集采新增“复活”机制。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集采设置复活机制是想让临床使用的产品都入选,但前提是企业能给出更低的价格。

第二轮报价时,澳科利耳和诺尔康分别给出55998元和50345元的价格,成功中选。这也意味着,此次参与集采的五家人工耳蜗企业全部中选。

但在外周血管支架品类中,有企业选择弃权。界面新闻记者在现场获悉,第一轮报价时,迈迪顶峰、健源医疗、中拓辰和未参与报价,而戈尔报价直接超出最高有效申报价,下肢动脉支架和静脉支架均报价7150元,这两类产品的最高有效申报价分别为5500元/个、5900元/个。据此前国家医保局披露文件,迈迪顶峰(非下肢动脉支架)、健源医疗(非下肢动脉支架)、中拓辰和(静脉支架)和戈尔的采购需求量分别为64个、0个、523个和126个。到第二轮报价时,戈尔未参与报价。

此次集采的明显特点是外资品牌占主导地位。无论是人工耳蜗还是外周血管支架,在我国都属于市场集中度高且由外资主导的行业。据甬兴证券统计,在人工耳蜗植入体和言语处理器的采购需求量方面,国产厂家占比分别为25.90%和25.67%。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品种中,下肢动脉支架采购量排名前八的企业均为外资企业,仅有先健科技和微创心脉医疗为国产品牌,国产品牌采购量占比仅2.37%;非下肢动脉支架采购量前九名均为外资企业,仅有迈迪顶峰和微创心脉医疗为国产品牌,国产品牌采购量占比仅0.12%;静脉支架年度采购量为33897个,国产品牌采购量占比21.72%。

第一轮报价时,拟中选的企业也以外资品牌居多。并且,外资品牌在此次集采的报价也非常有“诚意”。除了上述美笛乐之外,在外周血管支架品类中,康蒂思的三类产品均给出了2280元/个的价格,雅培的下肢动脉支架和非下肢动脉支架也给出了2793元/个的价格。在所有4个组别(人工耳蜗及3个外周血管支架组)均由头部外资企业以第一名中选。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对记者表示,此次集采结果整体超预期,但是外资企业积极参与报价在预期之内。由于国内市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外资企业通过此次集采不仅能够稳住现有市场,未来还能探索更多增量空间。并且,就高值耗材来说,与药物不同,大多属于“一次性生意”,因此定价较高,也有较大降价空间。此轮集采后对于国内的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和市场格局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