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全国的大街小巷,遍布各地的加油站是非常引人瞩目的一道风景线,加油站的普及也代表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就在最近有媒体认为未来5年将会有2万座加油站消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加油站要成为时代的眼泪了吗?
一、未来5年2万座加油站将消失?
据财经杂志的报道,中国石油消费正在进入达峰平台期,其中成品油需求已经出现拐点,进入下降通道。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日在北京发布《202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在发布会上,中石油经研院副院长吴谋远在介绍《“十五五”时期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下的若干判断》时表示,按照研判的成品油消费量下降的速度,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淘汰2万座加油站,从目前的大概11万座减少到9万座左右,这将是对行业非常大的考验。
吴谋远介绍,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过去是增量市场,现在是缩量竞争。
根据《报告》,2024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7.56亿吨,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增幅大幅下降。从消费结构上,呈现出“交通用油下降、化工用油上升”的特点,成品油消费为3.9亿吨,同比下降2.4%,化工用油增长7.3%。中石油经研院院长陆如泉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成品油消费在2024年出现拐点。
全球石油消费增长引擎也发生了变化。陆如泉介绍,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为90万桶/天,其中中国的需求增量仅为1万桶/天,而印度的需求增量达到20万桶/天。过去中国石油消费增量占全球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如今印度取代中国成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新引擎,这个态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将会持续。
二、加油站要成为时代的眼泪了吗?
加油站将要大规模减少的消息传来,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让人们不禁对加油站的未来命运展开思考:加油站,真的要成为时代的弃子了吗?
首先,回顾过去,在燃油车主导出行的漫长岁月里,加油站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们如同繁星般分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高速公路的沿线,为无数燃油汽车提供动力源泉,支撑着整个燃油交通体系的运转。那时,加油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有燃油车行驶的地方,就离不开加油站的配套服务。无论是长途旅行时的补给,还是日常通勤中的加油,加油站都扮演着关键角色,是燃油车时代能源供应的核心节点。
其次,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崭露头角,并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它们主要依靠电力驱动,具有环保、节能、低噪音等优点。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加油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增加,充电设施日益完善,使得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出行工具。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成本较低,充电费用远低于燃油费用,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新能源汽车。
第三,加油站原本的功能就是为燃油车提供燃料补给。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燃油车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加油站的主要功能也就逐渐失去了需求支撑。虽然目前仍然有大量的燃油车在道路上行驶,但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这种需求是在不断萎缩的。而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可能会超出预期,这将加速加油站功能的消退。市场需求是决定加油站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对加油站的需求必然会降低。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部分加油站业务量明显下降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较大的区域,加油站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能源汽车,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少的人会去加油站加油。这种市场需求的转变是不可逆转的,在未来五年内可能会导致大量加油站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
第四,不过,从长远视角来看,加油站并非只能坐以待毙,转型成为其必然出路。在未来,加油站无论是转型为充电站、换电站,还是拓展其他业态,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在能源供应多元化的趋势下,加油站可以向加油、加气、充电、加氢等多种能源供应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站转型。一些竞争激烈的低效站,可以率先改建盘活成综合充电站,引入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从而继续在能源补给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部分加油站还可以引入甲醇等新型清洁能源,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探索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