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2月11日,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智驾公司纵目科技陷经营危机,其创始人唐锐被曝失联。报道提到,该公司行政在钉钉群内发消息称,2月8日下午6点后开始断电并封楼,员工可在以上时间内把个人物品取走,或者办理离职证明。

这并非该公司首次被曝经营问题。据36氪报道,去年10月至11月,唐锐曾提出公司进入“低功耗模式”,全体员工仅能拿到最低工资,封顶1万元,缴纳公积金与社保,当月工资被延迟至次月25日发放。

到了今年1月底,纵目科技又召开全员会,CEO唐锐向员工告知公司处境艰难,并建议大家自行离职并缴纳社保。

唐锐称,公司一直在与某家宁波上市公司对接业务并购事宜,但收购方还需要春节后1-2个月时间才能完成项目尽调与资产评估。据他所述,公司有意出售智驾泊车业务,但保留移动充电机器人业务。

报道提到,纵目科技同步在推进老股东融资事项,但未能在春节之前引入资金解决员工的社保问题。

按照唐锐在会上的说法,后续如果顺利跟上市公司完成交割,也许公司还有存续下去的可能性,也许没有。但公司希望能用最小方式去维持业务,不至于马上进入清算。

对于上述消息,纵目科技方面尚未有公开回应。

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公司,曾是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AD)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技术及产品供应商。公司业务涵盖自动驾驶领域多个层面,曾为50款车型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ADAS市场、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市场等都占据一定份额。公司与理想、长安、岚图等头部车企建立合作,一度被视为 “量产能力最强” 的本土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

公司创始人唐锐从清华大学本硕毕业后,在海外从事了近20年汽车电子半导体研发管理。当他看到国内汽车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产业的机会时,便决定回国创业。他同时也是蚕丛机器人的创始人,该公司主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聚焦智慧能源领域。

唐锐执掌纵目科技期间,公司尝试推出了多款新产品。2017年,其发布了市场上第一个在停车场的l4级别自动驾驶应用:自主代客泊车系统,通过低速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在限定区域(园区、地上停车场及地下停车场等场景)的自主代客泊车功能。

在资本市场上,该公司曾多次冲刺IPO。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后不久摘牌,2022年转战科创板,又在2023年9月撤回申请,2024年港交所IPO也以失败告终。

对于后续的经营问题,纵目科技试图通过发展机器人业务自救,2024年推出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FlashBot闪电宝,但市场反应冷淡,还导致主业失血。有员工爆料,公司泊车技术停滞,高阶智驾提案被否决,错失转型窗口,加上核心客户流失,最终致使公司陷入绝境。

目前智驾行业整体竞争激烈,车企 “去Tier1化” 趋势明显,特斯拉、华为等自研派崛起,挤压了传统供应商的生存空间。资本也回归理性,从 “赌赛道” 转向 “看盈利”。

纵目科技的遭遇也给智驾行业发出警示,企业只有注重技术创新、稳健经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