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2月11日讯(记者 余佳欣 邱思雨) “未来2-3年,智驾将成为像安全带一样的标配。”2月10日晚间,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发布会召开,王传福宣布,比亚迪全系车型将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首批21款车型稍后上市。其中,10万级以上为全系标配,10万以下为多数搭载。

具体来看,“天神之眼”共分为三个版本:“天神之眼A”为高阶智驾三激光版,主要搭载品牌为仰望;“天神之眼B”为高阶智驾激光版,主要搭载品牌为腾势、比亚迪;“天神之眼C”为高阶智驾三目版,主要搭载品牌为比亚迪。

“现在智驾产业链的供给还不够,如果供给足够多,我们10万以下的车型搭载将更多。”王传福补充说。

智驾产业链发展加速迈入快车道

谈及智驾产业链,最直观的是硬件配置的发展。以比亚迪“天神之眼”为例,其三个方案配置的摄像头数量均在10颗以上,且采用了较多数量的毫米波雷达。

“此前在低级别辅助驾驶或基础功能车型上,通常仅搭载3至5颗摄像头。”一位CMOS公司管理者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比亚迪智驾方案采用的车载摄像头数量显著提升。”韦尔股份证券办工作人员也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据了解,“天神之眼”A和B平台将搭载激光雷达。禾赛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比亚迪旗下十余款车型将搭载禾赛激光雷达陆续上市。据悉,禾赛是比亚迪天神之眼B平台的主要供应商,包括比亚迪、腾势品牌的大部分新车型都将搭载禾赛ATX激光雷达,供货数量将达到几十万台。**

速腾聚创方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为比亚迪合作伙伴,为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提供激光雷达。有知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天神之眼A平台、以及B平台的现有车型采用速腾聚创的M系列激光雷达。

此外,在硬件方面,和而泰今日(2月11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给比亚迪供货的产品有变色天幕玻璃智能控制器以及高压电气配电模块等。

在车载数据传输方面,裕太微今日(2月11日)表示,该公司针对不同智驾系统对数据量和传输速度的要求可以选择使用百兆或者千兆的物理层芯片产品,并且已应用到比亚迪仰望、腾势等系列中。

卡倍亿在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的数据线缆产品包括万兆以太网线、同轴线等多类产品,近年来公司的部分数据线缆产品已被应用在比亚迪的多款车型上。

硬件搭载数量的增多通常意味着成本增加,在“智驾平权”趋势下,产业链企业成本如何控制?

今日(2月11日),《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韦尔股份证券办,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主机厂的整车成本与公司成本不完全相关,产品价格主要由供需结构来决定,摄像头是其在短时间内需要大量供给的产品,主机厂会在其整车成本中调控。

“比亚迪在王朝、海洋系列车型上搭载智驾方案的成本不能高,预计其智驾系统价格需要控制在1万元以内,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智驾发展多年,市场供应商增多,软硬件成本均有所下降。因此,这对比亚迪来说,是一个较好的入场时机。”

就产业链价格方面,张翔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车企每年都会和供应商协定新的采购价格,通常来说价格会下降。由于产业链产品技术逐步成熟叠加规模效应,供应商能够从各方面降本增效。”

DeepSeek有望助力智驾方案降本

近来,DeepSeek横空出世,其“低成本、高性能”的技术优势在各行业掀起热潮,企业纷纷加入DeepSeek“朋友圈”。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也在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发布会上宣布,“比亚迪‘璇玑架构’全面接入DeepSeek。”

在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看来,基于AI技术的智驾方案均需要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因此车辆数量越多,可用于训练的数据量就越多。“比亚迪销量高的优势给予了其较大的数据优势。”

杨冬生透露,比亚迪智驾每七天迭代一次模型,2024年新增训练里程7200万公里/天,每七天迭代一次模型,预计2025年年底训练里程1.5亿公里/天。

而DeepSeek在数据训练环节被视为“利器”。华创证券相关研报表示,运用DeepSeek及其优化技术有望将城市NOA硬件成本压至3000元级,触发10-15万车型标配潮,决策模型推理能耗降低80%,高阶智驾对车端芯片的算力要求进一步降低,也将更有利于“舱驾一体”、“行泊一体”等架构的推进。

从实际应用层面来看,张翔认为,DeepSeek的优势是训练成本较低且开源,比较适合车企接入,但其在汽车领域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目前DeepSeek主要应用在智能座舱领域,实现内容生成并提高搜索的智能化程度。”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6日起,多家车企宣布在智能座舱领域与DeepSeek展开合作,其中包括吉利汽车、极氪、东风、上汽、奇瑞集团、零跑、长城汽车等。

同时,《科创板日报》记者从道通科技获悉,该公司亦接入DeepSeek,助力企业智能化降本。据介绍,道通科技目前正加速推进AI智能化布局。在CES上,道通科技推出全场景智能充电网络解决方案,在AI赋能下解决充电桩建设与运维、充电桩运营商盈利等难点。

“后期,DeepSeek会和智驾进行进一步融合,对汽车智驾、座舱系统提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智驾模型推理成本的降低,但短期内仍较难实现。”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智驾平权”或加剧行业竞争

当前,智驾产业链加速推进“智驾平权”时代的到来。

在比亚迪发布会当天,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微博中表示,2025年年中将推出V6全新大版,即准L3能力高阶自驾;年底将推出真L3级别软件(需要车端硬件数倍提高芯片算力和存储)和硬件冗余能力的自动驾驶。“一起携手共同推动中国智驾的进步,推动智能驾驶全面普及。未来的10年,一定是L3智能汽车的iPhone4时代,并走向全无人驾驶L4的10年。”

2月9日,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从2025年起将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长安汽车将率先在10万元级别的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以推动智能驾驶的普及。到2026年,长安汽车计划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将进一步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

日前,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吉利将于今年3月初对外发布重磅AI智能化战略。他表示,今年,吉利将全面拥抱AI,加速推动端到端语音大模型、AI数字底盘、高价值智能驾驶等AI技术的逐步上车,成为智能汽车AI科技的普及者。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去年10月18日的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提到,“明年,奇瑞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必须进入行业头部!”

从产业链企业动作来看,以激光雷达环节为例,去年以来,相关企业价格一路下探,包括速腾、禾赛等企业产品已下探至千元机。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2025年将是智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节点,全球车企加速布局高阶智驾赛道。而比亚迪的加入有望将智驾覆盖面拓宽至10万级价格带,加速智驾渗透率的提升。随着头部车企技术突破与价格下探形成合力,智能驾驶产业链即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不过,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随着智驾平权的加速推进,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价格战或持续升温。“一方面,车企需要在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价格战的升温可能导致行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而言,生存压力将显著增加。此外,随着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落地,法规、安全和伦理等问题也将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