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2月16日讯服务器繁忙,请稍后重试。”近期,这句或许已成为DeepSeek用户最常见到的系统提示。

由于DeepSeek开源模型可在公有云、私有云上部署,国内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华为云、腾讯云等多家云厂商都已接入DeepSeek。

有多家云计算厂商相关人士透露,DeepSeek爆火之后,不少云厂商都接到了大量用户咨询。“企业用户会先在公有云上进行测试,与需求是否适配,再考虑私有云部署、一体机等形式。”

已接入DeepSeek的云厂商,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流量飙升。例如优刻得相关负责人就表示,DeepSeek开源模型适配完成并上线后,云上访问量和用量激增;除却GPU云主机外,配套的其他产品也有相应的增长。还陆续受理到基于DeepSeek开源模型私有化部署的需求,比如一体机化、专有云化、全面国产化等场景。

另有报道称,日前在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ACG)全员会上,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提到,大模型的调用实现了不错的增长。无论是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每天的亿次调用量都增长了20倍以上,付费占比达80%。GPU公有云增速较快,市场份额达到了前三。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有比较旺盛的需求,收入提升30%。

这把DeepSeek烧起来的云计算“火”自然也已经烧到了二级市场,2月以来,青云科技涨超200%,优刻得涨超177%,港股万国数据、金山云涨幅也超过七成,阿里巴巴也在本周达到2022年以来股价新高。

新一代“赛博地主”?当AI平权碾压算力霸权,云厂手握“硬通货”-编程日记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有报道称苹果和阿里巴巴将合作为中国的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也在之后确认了这一消息。

抛开大模型技术不说,在这项合作背后,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和AI基建也是其获得苹果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DeepSeek曾一度在苹果的合作考虑范围之内,但报道显示,由于DeepSeek频繁出现“服务器繁忙”,难以支撑苹果这样体量的客户。

▌为什么是云?

虽然DeepSeek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拉平了大模型之间的差距,但底层依旧离不开对算力的依赖,能赢得“胜局”的决定权落回到算力层面。

民生证券指出,DeepSeek最受益方向是云产业链。云资源已经成为“硬通货云厂商手握算力资源,打开阈值上限。企业争相部署DeepSeek模型的背景下,算力模型的平铺最后,云厂商在具备充足的算力“弹药”与广泛的用户覆盖的天然优势的前提下,有望迅速反哺。

分析师认为,云计算作为大模型的底层算力支撑,有望持续受益,技术进步带来的AI算力平价化不仅仅利好传统AI算力供应商大厂,也会扩展到非传统大型云厂商。一方面,头部云计算公司已陆续接DeepSeek,有望推动云服务商算力租赁及AI服务收入快速增长;另一方面,DeepSeek降本有望加速应用侧繁荣,进一步推升云算力需求。

新一代“赛博地主”?当AI平权碾压算力霸权,云厂手握“硬通货”-编程日记

另外,近期美国“星际之门”计划中,并未出现微软等云厂商的身影。国信证券认为,这表明AI投入已经达到短期经济体投入能力的上限(比较资本开支及盈利水平)。

目前,云厂商需要承受巨大AI前期投入与应用业绩兑现的时间差,而Deepseek的技术路线使得云厂可以更加平衡AI的ROI、模型的成本效益和实用性。分析师认为,对国内云厂商而言,Deepseek将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云,规模效应下进一步提升云业务利润率。

▌带来什么变化?

对于整个AI产业来说,DeepSeek的开源开启了一个“产业格局变化”的新故事,对于云厂商而言,这同样也是一个价值重估的新叙事。

过去传统地主掌握着土地,如今AI时代,云厂商则摇身一变成为“赛博地主”,手握数据中心、算力等诸多资源,在AI世界划分出新的疆域。

在DeepSeek走红之前,由于硬件配置、软件优化及应用场景支持方面的不同,各家云厂算力服务呈现出“各有所长”的特点。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公有云厂商拥抱DeepSeek模型,民生证券预计,这种“各有所长”会逐渐模糊,在云厂商这个层面而言,抛开模型的技术层面,其背后的算力则处于同一起跑线,从而转为考量算力池的深变和用户覆盖的广度。

分析师进一步指出,由于算力门槛降低,大多拥有闲时和冗余算力的云厂商(提供IaaS服务)及边缘算力供应商手中的算力开始重新估价,算力资源市场有望迎来平价时代。而AI 应用结合算力资源的落地与否,既和大客户数群的数字化企业相关,也和直接为其提供云服务的云服务厂商(提供PaaS、SaaS服务)息息相关,手握客户场景和深入客户业务流程的云服务厂商成为算力平权下的云商业模式闭环的重要抓手。

新一代“赛博地主”?当AI平权碾压算力霸权,云厂手握“硬通货”-编程日记

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白润轩预计,未来,云服务商会把更多算力下沉到边缘节点,以支持低延迟的实时AI应用,比如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服务模式也会创新,从“算力租赁”转向“AI能力即服务”,比如运营商可能会提供预训练模型微调、行业知识库集成这些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