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市场传出蚂蚁集团下场自研智能机器人的消息,随后蚂蚁集团内部人士确认了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和投入。
近日,有招聘平台信息显示,蚂蚁集团开放招聘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系统和应用等岗位。相关招聘主体为上海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4年12月17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注册地在上海。
上海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信息
图片来源:天眼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蚂蚁集团内部人士处获悉,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的一大方向,蚂蚁集团去年注册成立的该公司将聚焦于具身智能技术和产品研发,以推动人机交互的全新服务和体验。
蚂蚁持续布局加大AI投入
2023年,蚂蚁集团确定了“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和“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重点。以支付宝为核心,此后蚂蚁加速AI应用布局,在出行、政务、医疗、理财等场景服务亿级用户。
2024年9月消息,蚂蚁集团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增补董事会独立董事的议案,知名人工智能学者、北京智源研究院创始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被提名为蚂蚁集团独立董事。业内人士指出,这显示出蚂蚁集团对人工智能战略的高度重视。
对于布局具身智能领域的消息,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受访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兴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商业潜力。蚂蚁集团可能希望通过布局该领域,探索新的增长点,并推动人机交互的新体验。此外,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技术还可以与蚂蚁集团现有的金融科技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业务升级。
在王鹏看来,蚂蚁集团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对于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至关重要。此外,蚂蚁集团还具备丰富的金融场景和海量用户数据,这有助于其更精准地定位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并推动相关技术的落地和商业化。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蚂蚁可以利用自身在资金、品牌、生态、数据等方面的优势来推动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发展。
国内咨询机构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进一步表示,在资金方面,蚂蚁集团拥有庞大的资金实力,可以用于机器人研发和推广;在技术方面,蚂蚁集团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可以用于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在人才方面,蚂蚁集团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市场人才,可以为公司提供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在市场资源方面,蚂蚁集团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数据资源,可以为机器人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持。
“蚂蚁+具身智能”会产生什么效应?
业内人士认为,蚂蚁和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结合,有望产生多方面的创新火花。
王鹏认为,一方面,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可以成为蚂蚁集团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新入口,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例如,通过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用户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等场景下,轻松完成金融交易、理财咨询等操作。
另一方面,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还可以与蚂蚁集团现有的支付、信贷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共同推动业务创新和发展。此外,蚂蚁集团还可以利用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积累,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张新原看来,机器人可以成为蚂蚁集团数字化升级的重要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可以成为蚂蚁集团拓展新业务领域的重要工具,例如在物流、零售、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此外,蚂蚁集团可以利用自身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优势,为机器人提供金融服务和支付等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展其业务领域和影响力。
根据高工人形机器人不完全统计,2024年1-10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发生69起融资事件,公布金额的融资事件总额超过110亿元。其中,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融资占到了总体的86.96%。从国内融资数据看,从本体扩展至具身大模型,国内资本关注焦点往具身脑收敛。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
图片来源:华西证券研究所
一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在受访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距离商业化还有距离。目前硬件是最成熟的,现在只需要微创新。在具身脑方面,大脑做决策规划是眼前的主流,小脑做运控实际操作是前瞻,但现在还没有量产的模型。从融资角度而言,建议投资机构在人形机器人一侧保持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