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25日讯(记者高艳云)2月25日,中信建投证券2025年度“人工智能+”投资策略会在北京举行,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兼国际业务部行政负责人武超则围绕人工智能行业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以“国产算力水到渠成,AI落地生根”为主题,系统阐述2025年行业核心方向及投资逻辑。

关于全球模型变化、算力变化、应用变化三方面,武超则有以下核心看法:

就全球模型变化而言,从研发到生产,创新活跃,大模型技术路线及能力快速迭代,开源闭源交叉领先,国产模型差距缩小,易用性大幅提升,模型平权趋势明显。

关于算力变化,AI算力(训练+推理)需求依然旺盛,存算一体、软件硬件算法深度融合,端侧算力值得期待、国产化加速(产业链加速迭代)。

应用变化方面,海外B端应用已在报表层面落地(广告、电商、教育等),C端应用流量持续增加,Agent/AI终端落地快,具身智能/无人驾驶长期空间大。

DeepSeek对AI产业链产生冲击

武超则称,DeepSeek以其低成本、高性能全面影响AI产业链。尽管创始人梁文锋称DeepSeek技术突破只是“美国每天发生的大量创新里非常普通的一个”,但其低成本、高性能,以及为小模型带来强大推理能力的蒸馏方式,仍对AI产业链产生了冲击。

在武超则看来,DeepSeek将带来的投资机会涉及算力、应用、端侧、数据四方面。

算力层面,预计各厂商技术探索下算力产业链持续高景气,建议关注以国产算力和AI推理需求为核心的算力环节,尤其是IDC、服务器、国产芯片等算力配套产业;

应用层面,AI应用作为新一代生产力工具,看多C端软件的持续发展,B端应用软件商业化进展更快。建议关注B端Agent,其中OA+ERP作为核心入口,AI结合更易,有望率先商业化,其次关注用户量多、生态好且可云化的软件公司;C端则关注有较多用户的垂直领域赛道了,其数据价值量更优。

端侧层面,看好AI终端作为新一代计算平台爆发可能,AI+教育作为高频应用场景有望率先落地;为AI眼镜、AIPC、机器人等新终端的出货量有望随着模型升级后使用范围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建议关注以AI眼镜、PC、机器人为代表的终端供应商或内部核心软件供应商。

数据层面,高质量数据仍然是大模型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建议关注向量数据库相关公司、数据处理类企业,以及具备行业侧专业数据的厂商。

国内AI应用爆款呼之欲出

就算力变化而言,武超则认为,AI算力(训练+推理)需求依然旺盛,存算一体、软件硬件算法深度融合,端侧算力值得期待、国产化加速(产业链加速迭代)。

武超则提到,当前云侧AI呈现向端侧AI的转型趋势,端侧AI核心在于手机和PC,AI Phone和AI PC将开启新时代。

此外,武超则指出,当前国产视频模型赶超海外,Kimi数学模型、天工4.0等对标o1的模型也已经落地。之前国产模型普遍较海外晚半年,目前时间差逐渐缩小。因此类比海外,随着国内大模型能力的迭代,预计国内AI爆款应用将密集出现。

武超则认为,AI应用的发展将经历聊天机器、AI Agent、数字员工/机器人三大阶段,2025有望成为AI Agent元年。

她也分析了AI眼镜的前景,认为是有潜力的AI终端之一,其佩戴方便易于推广,且具备一定的时尚消费属性。全球来看,Meta、OpenAI、苹果、字节跳动等大厂,在AI眼镜的布局上都没有缺席。

就整体应用变化而言,武超则表示,海外B端应用已在报表层面落地(广告、电商、教育等),C端应用流量持续增加,Agent/AI终端落地快,具身智能/无人驾驶长期空间大。

近期,AI相关话题讨论热烈,AI概念股表现活跃,市场对于AI投资是否存在“泡沫化”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武超则通过复盘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指出,当前AI产业仍处于类似2013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初期,应用探索空间极为广阔。投资者应以5到10年的长期视角进行布局,持续优化研究框架,谨慎验证投资标的,把握AI产业长期发展带来的投资机遇。